数日之后,柴荣率军从京城出发。
柴荣又令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与杨廷璋联兵北讨北汉。李筠于是进攻石会关,连破河东六寨。杨廷璋于是命李谦溥侵入汉境,夺得了孝义县城。北汉主刘钧得到报告,不禁心生恐惧,慌忙派遣使者去辽国,请求派兵援助。
辽主耶律述律却不想出兵,所以支支吾吾,没有明确答应。刘钧忧急万分,于是再三派使求援。辽主这才勉强任命南京留守萧思温为兵部都总管,准备相助北汉。
此时, 韩通已经从沧州修治好水道进入了辽国国境,在乾宁军南面设置栅栏,修补损坏堤防,挖开了排水口三十六个,直通瀛州、莫州。
柴荣到达沧州之后,当日就率领步兵、骑兵数万人出发,直奔辽国国境。黄河以北的州县不是柴荣的车马所过之处,当地百姓都不知道皇帝出征。柴荣到达乾宁军,见形势有利,下令进攻宁州。宁州刺史王洪,自知不能抵挡,开城投降。
柴荣随即大力整治水军,命令众将水、陆两路同时而下。任命韩通为陆路都部署,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柴荣乘坐龙船沿着水流北上,船只头尾相接长达数十里。朔方的各个州县,自从石敬瑭把当地割让给辽国之后,好几年没有遭遇战争。此刻突然间同时周军入境,都吓得魂胆飞扬。官吏百姓望风而逃。周军一路顺风顺水,直达益津关。
益津关的守
将终廷辉登上城头,朝南一看,但见河中的敌舰一字排开,船上旌旗招展,矛戟森严,不由心虚胆怯,接连打了好几个寒噤。他正想没法安排守御,这时城下有一人到来,连叫开门。终廷辉仔细一看,却是宁州刺史王洪。
终廷辉于是问他来意,王洪只说有机密大事和他相商,必须进关面谈。终廷辉见他只是一人一骑,自然不怕,于是打开城门,让他进来见面商谈。两人见面之后,王洪先是说明了他投降后周的原因,并劝终廷辉也出城投降,保全关内百姓。
终廷辉还有些犹豫不决,王洪说道,“此地本来就是中原的版图,你我又是中原的人民。从前被时势所迫,没奈何归属了北廷。如今周师来到这里,我们正好重回祖国,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终廷辉听了他的这番言语,自然心动,于是答应出城投降。
柴荣大喜,于是令王洪回去镇守宁州,留下终廷辉继续镇守益津关,又派兵将协助他们防守。柴荣接着派赵匡胤为先锋,溯流西进。从益津关往西,水路逐渐狭窄,无法通行大船,于是柴荣下令弃船上按。当日,柴荣登陆在野外宿营,侍从警卫的士兵不到五百人,随从的官吏都很恐惧。胡人骑兵成群结队在周围出没,但是不敢靠近。
次日,赵匡胤率军来到瓦桥关下。守将姚内斌看见来的周兵不多,当即率令数千骑兵,出城迎战。两军交锋,被赵匡胤大杀一阵,姚内斌麾下很快伤亡了数百名。姚内斌这才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急忙退回关内。
第二天,柴荣亲自率军赶到,都指挥使李重进等人也相继来回合。还有韩通一军,收降了莫州刺史刘楚信、瀛州刺史高彦晖,一路毫无阻碍,也到瓦桥关下会师。周军云集,自然把瓦桥关团团包围了起来。
赵匡胤在攻城之前,在城下招降姚内斌,对他说道,周军北伐以来,各城望风披靡,单是靠着这座关隘,是万难把守得住。如果他能见机投顺,还不失富贵。否则玉石俱焚,后悔莫及!姚内斌沉吟多时,才答说明日给个回复。赵匡胤也不强迫,于是按兵不攻。
周军静守了一夜,次日一早,想再去攻打。此时早有探骑来报,敌将姚内斌,开城投降。赵匡胤等他到来,带着他去见柴荣。姚内斌拜到座前,柴荣好言抚慰他,并任命他为汝州刺史。姚内斌叩首谢恩,随即带着周军进关。至此,瓦桥关以南全部被平定。
柴荣在行宫宴请众将,商议夺取幽州,众将认为:“陛下离开京城,只用了四十二天,兵不血刃,粮饷也耗费不多,却取得了燕南之地。这是罕见的功绩,是陛下的英明神武所致。如今辽国的骑兵都集结在幽州北面,幽州是辽南要隘,自然有重兵把守。如果去攻打,必然旷日持久,反而不好。请陛下三思!”柴荣听了,很不高兴,于是默然不答。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