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荀子·劝学》中提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北魏朝堂上并非没有独当一面的大人物,但当政治环境越发乌烟瘴气,个人的行为终于不能扭转局面,非但不能扭转,反而会被乌烟瘴气吞噬。
当年协助元宏举行改革的任城王元澄,不能说不贤明,在朝中时间久了,也不过是个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的政客而已,于519年12月8日病逝。
清河王元怿倒是经常规劝胡太后,尽心尽力辅佐朝政,但自从被胡太后临幸,对这个嫂子就颇多顾忌,工作也不再那么专心,还因此遭到政敌们的群殴。
元怿本就位高权重,再加上胡太后的庇佑,朝中官员总难免羡慕嫉妒恨,尤其是总监察长、领军将军元叉。
元叉是疏远皇族,同时还是胡太后的妹夫,仗恃胡太后的宠爱,身在监察院,又总管京师所有禁卫军,骄傲不可一世,但他深知“妹夫”的待遇毕竟赶不上“情夫”,暗中准备下黑手。
龙骧将军府秘书长宋维,先前被元怿推荐当顾问官,结果宋维行为轻薄,品德败坏,完全辜负了元怿的期望,元怿大为恼恨,准备罢免其官职。
元叉不失其时地找到宋维,承诺给他更高的官位,条件是要他检举宫廷库藏部的一个局长阴谋聚众起兵,拥护元怿篡夺帝位,宋维脑子一热,立即展开行动。
胡太后接到报告,当然不肯相信,直接判处宋维诬告之非,准备杀之而后快,元叉赶忙向胡太后进言:“如果这次杀了宋维,以来真的有人叛变,谁还敢告发?”
胡太后于是改让宋维出任昌平郡长,才算平息这场风波。
元叉仍不死心,又勾结首都卫戍司令官刘腾,暗中让禁宫御厨高级侍从官向政府自首,声称元怿用重金收买他,让在皇帝饮食中下毒,如果元怿坐上宝座,承诺给他荣华富贵。
刘腾权势熏天,文官部为了巴结他,奏请让他弟弟当郡长,但因资历和水准都不够格,元怿把奏章搁置不顾,刘腾因此也对元怿怀恨在心,与元叉一拍即合。
计议已定,但还有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那就是不论怎么诬陷元怿,胡太后注定不会相信,而只要胡太后不批准,元怿总能幸免于难。
元叉已完全被仇恨支配,决心干件大事。
520年7月4日,胡太后还没从嘉福殿出来,元叉抢先把元诩引到显阳殿,刘腾立刻关闭永巷门,把胡太后软禁起来。
刚好早朝时间,元怿在含章殿后与元叉碰见,元叉大声呼喝,不准元怿进去,元怿怒道:“你想造反啊!”
元叉说:“我不造反,只是捉拿造反的人!”
话音落地,皇族纠察队和值斋禁卫官一起拉住元怿的衣服,把他拖到含章殿东厢,刘腾接着宣称奉皇帝诏书,召开高级官员会议,指控元怿大逆不道。
大家多半不敢参与这种政治对抗,都极具明哲保身的本领,只有游明根的儿子游肇据理力争,坚持不肯在决议上签名。
但他孤身一人无力改变局面,刘腾拿着最终的决议,进宫奏报11岁的皇帝元诩,元诩懂什么,此举无非是装个样子,元怿当晚就被杀害,享年34岁。
游肇不久也忧愤而死,但元怿的弟弟、汝南王元悦,倒是很看得开,对元叉没有半点恨意,反而携带桑洛酒前往拜会,百般谄媚,后来被擢升为总监察长、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就像乐不思蜀的刘禅,元悦或许是以这种方式保存性命,或许是真的没有良心,但谄媚元叉的举动确实让他得以多活了许多年,并有幸亲眼见证北魏这个庞大帝国的轰然倒塌。
元叉原来只是想先让胡太后回避,但随着事态的发展,索性更进一步,和刘腾伪造胡太后的诏书,宣称胡太后身患重病,不能再临朝听政,把大权交回元诩。可怜的胡太后便被关在北宫宣光殿里,宫门日夜关闭,内外隔绝,音讯不通,衣服不能换洗,饮食不能满足,甚至经常受冻挨饿。
作为皇帝的姨父,朝中官员倒也不敢公然反抗,于是北魏政权被元叉和刘腾二人分割,元叉主外,刘腾主内,经常在宫内值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