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衮州,正好合了袁绍之意,袁绍又岂能会有不同意的道理。”
戏志才分析的确实有理,曹操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叹道:“也罢,此次机会稍纵即逝,我给袁绍写一封书信,道明其中情由,希望袁本初能够理解。还有,素闻太史慈乃是杨奉手下一员虎将,有勇有谋,此次行事还需小心。”
戏志才见曹操听从自己了的劝谏,心中轻松了许多,闻言道:“主公旦请放心,一旦夏侯惇将军和曹仁将军攻打陈留国和济阴郡,太史慈必然会分兵全力抵挡,泰山郡、济北国、鲁郡、东平国、任城郡、东郡和山阳郡都是与冀州、徐州、青州相连的郡县,必然都是空虚无比,主公一旦起事,旬日之内便可将这些郡县拿下,然后里应外合,太史慈纵有三头六臂也非是大败不可。”
曹操大喜道:“我若早得志才相助,又岂会落到今日这个局面。”遂听从戏志才之计,暗中布置去了。
戏志才在正三国史是曹操最早的谋士之一,后来因病去世。但是,在本书中,因为杨奉的到来,使得曹操的发展之路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戏志才没能及早投奔到曹操的帐下,这也使得戏志才有时间去发现并治好自己的暗疾,寿命得以延长。
且说夏侯惇和曹仁接到曹操的手书之后,大喜过望,收复衮州的机会终于到了,两人均是尽起郡内大军,各是率军两万,向衮州而来。
太史慈在任城得知消息(衮州的治所原来是濮阳,后来杨奉得了衮州之后,便迁到了位处衮州中心的任城),急忙招来徐宣、荀谌、辛评三人商议(臧霸此刻驻守在陈留国)。
太史慈道:“袁绍趁主公远征幽州,率大军进犯衮州,形势危急,慈今日特请各位大人过府商议,应该如何抵御袁军。”
徐宣从进屋开始就好像在一直想什么事情,听了太史慈的话,接口道:“太史将军,以宣来看,此事应该不是袁绍所为,事情恐怕还另有蹊跷。”
太史慈闻言奇怪道:“徐军师何出此言?”
荀谌、辛评听了徐宣的话,不觉一愣,然后二人都是目光一亮,似乎也发现了什么不对之处。
徐宣向三人分析道:“如今袁绍新迎奉了天子,大局不稳,朝政尚未完全控制,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此其一;主公北伐公孙瓒之时,曾向天下传檄公孙瓒之恶行,乃是出师有名,袁绍向来以奉大义为口号,此时出兵似乎不是袁绍的作为,此其二;若是袁绍果真发兵必然会是联合并州丁行分几路大军同时攻打冀州、衮州和徐州,又岂会是仅仅两郡之兵攻我衮州,此其三;此次带兵攻打衮州的两人夏侯惇和曹仁昔日都是曹操手下大将,衮州以前又是曹操的地盘,看来此次之事与曹操大有关联,此其四。有此四点,徐宣认为此次并非袁绍的主意,而是夏侯惇和曹仁私自行动。”
三人听了徐宣的分析,均是觉得有理,太史慈仍是不解,问道:“曹操早在濮阳之战的时候便已经死在了吕布手中,否则曹操的旧部又怎会分别投靠到吕布和袁绍的帐下,而且这几年再没有听到曹操的消息。夏侯惇和曹仁若是想为曹操复仇,仅仅靠这两郡的兵力也太显单薄,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
徐宣也没办法回答太史慈的这个疑惑,难不成是夏侯惇和曹仁在袁绍手下不得志,无奈之下这才率军攻打衮州,自己找死,这样的解释恐怕任谁都不会相信。只是,任徐宣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曹操当年竟然是诈死。
太史慈见徐宣也被自己问住了,于是站起道:“俗话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夏侯惇和曹仁不知死活,犯我衮州,太史慈深受主公信任,镇守此地,又岂能让他二人得了便宜而去,徐军师可率军一万,前往陈留支援宣高;慈与辛先生领军一万前往济阴郡,荀先生领兵一万镇守任城,诸位以为这样安排如何?”
徐宣、辛评和荀谌三人连忙站起,齐声道:“将军如此安排正是合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