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去,可保侯爷一家平安无事。”
王直罢手道:“吉人自有天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妥。我们就顺应天意吧。”于是,工匠在雕刻铭文的时候,原原本本的拓印上去了,下马碑中的“杨”依旧少了一横。
事后,王直找到杨洪、杨清兄弟,告之曰:“此乃不祥之兆。我想这‘日’字乃指皇上,去此一横,意味着皇家要减人,杨家要减日了。”
杨洪沉默了许久,乃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受皇帝宠信的日子减少倒不要紧,但愿积祖上阴德,保佑我杨家子孙后代平平安安。”
杨清道:“如果现在的皇上驾崩之后,太上皇很有可能复位。我最担心的是俊儿,锋芒太露,桀骜不驯,于人于己不利。尚书大人,可有破解之法?”
王直道:“没有。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天子上位,大多前朝臣子要被清算,一切听天由命了。”
杨洪长叹一声道:“朝廷就是一个凶险的江湖,里面有好人,也有坏人,往后我们杨家得处处小心谨慎才是。”......
在瀛西城东南隅大龙庄的另一座侯爵府由朝廷划地拨银依制而建,划定地盘148亩,其中建府面积38亩,剩余部分为龙王庙、璟公祠、街道、官场等所占用。侯爵杨府本自皇家敕建,其规格之高,规模之高,在瀛西一境堪称冠首,无与伦比。
侯爵府落成后的第二天,所有杨家在朝为官和戍边的杨氏族人汇集在“四知堂”东侧客厅,杨洪就瀛西杨家将的根基源流和家族事务召开了一次家族会议。
昌平候杨洪坐在客厅中央的太师椅上,沏了一大杯家乡捎来的青钱柳茶,慢慢的品了三口,而后放下茶杯,语重心长的讲起了瀛西杨家将的往事尘烟:
......瀛西杨家将源于城步寨,高祖淮南丞杨居本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加封金吾将军,奉命戍溆州。后落户赤水峒京凉村,飞山太公杨再思三子正修公世居赤水峒上官村,为城步寨杨家一世祖,葬于狗崽石,杨姓始乃兴旺发达。若干年后,我祖父杨谷庆公生我父杨璟,字孟春,又名杨再禄,寅时出生。元末,我杨家将“一杰五虎”保太祖,征战南北,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
景泰二年(1451)夏,为加强宣府重镇的军事防卫,在于谦的举荐下,七十高龄的老将杨洪挂镇朔大将军印,再度出镇宣府。
两个侄子杨能、杨信分别被擢升为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充任他的左右参将。至此,25名杨家儿孙在朝中、军中供职挂印,戍守边陲,杨家的实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杨洪一向处事审慎,功高却不跋扈,而今杨家一门一侯三都督,皆手握重兵,官至极品,心里很是不安。
树大招风、盛极必衰的道理他比任何人都懂,不如激流勇退,给子孙们留一条退路。侯爵府虽有世代免死铁券庇护,一旦换了皇帝,家族的命运就会改变的。
于是,杨洪上书皇帝请求退休,没有获得批准,而后他再次请求把自己的侄子移镇他处,景帝还是没有批准。
八月,杨洪染上疾病,不得不回京,于九月十二日病逝,享年七十岁。他的妾葛氏上吊殉夫,皇上下诏追赠她为淑人。朝廷追赠杨洪为颖国公,赐谥武襄。
按照杨洪生前的遗嘱,杨俊将父亲的衣冠冢葬在北京西山泉宫,遗体派亲兵秘密运回城步寨老家,选址上官村狮子山打鼓洞口安葬。
镇守边疆48年的大英雄杨洪魂归故里,生前仅仅在永乐末年回乡祭祖的时候做了短暂停留,现在终于回家了,可以好好地歇息了。
下马碑刻成一年之后,先是杨洪在侯爵府因病去世。没有多久,庶次子杨杰突然暴病而亡。两年之后,代宗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原本活蹦乱跳的,却莫名其妙地夭折了。
王直的预言正在一一应验,杨俊的命运也在悄悄发生改变。景泰四年五月初九,杨俊承袭昌平侯爵位,禄米一千一百石,权倾一时。
此后,恃才傲物的杨俊不会自我保护,朝堂之上过于正直,常常出言不逊,目中无人,得罪不少朝中大臣,为一帮文武大臣所不容忍,视为眼中钉。
石亨联合张軏等人暗中指使侯爵府的家奴,多次诬陷杨俊触犯大明律法。一只无形的黑手正在悄悄地伸向侯爵府,中年杨俊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