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重回江南
经过小半个月的海上航行,李文博乘坐的香香号货船总算是停靠在了浦东码头上。
十几天前,李文博陛辞之后,拜访了一下内阁次辅,也是他的座师徐光启,然后便收拾行装,只带了一个贴身侍卫阿虎,轻车简从的从京师出发,辗转抵达天津卫,然后在天津卫登上了早已等候多时的香香号货轮,顺着海流南下。
钦差水师行营的编制,朱由检也没说解散,也没说保留,全都变成了他给李文博的圣旨中的那一句‘相机行事’的行事范畴之内的事情,要怎么处理,由李文博自己看着办。
虽然没有明说,但朱由检既然没有说解散,那他心底,其实还是很想保留这支战斗力超强,人数又不是很多的临时水师的。
只不过这支水师的福利待遇太高,又要吃得好,又要住的好,每个月光是膳食开销就一二十万白花花的银子了,明着保留下来的话,朱由检又有些心疼钱,所以才会推给李文博自己‘相机行事’。
苏松陆营新镇也一样,这支从卫所兵中挑肥拣瘦,挑选出来的精兵,也是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队伍,只不过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是花销太大,养这么一支军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朱由检索性就一起推给了李文博。
杜斌递上去的编练新营的折子,朱由检也看了,要照着杜斌提的法子编练十万新兵的话,朝廷每年的支出,恐怕就得翻上一番。本就已经捉襟见肘,差着两千多万两银子的国库收支,恐怕就更要雪上加霜,入不敷出了。
因此,朱由检索性把苏州府和松江府两府直接划了出来,变成了苏松道,一块儿扔给了李文博这个新鲜出炉的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钱是一分没拨,李文博有的,也只是一个钦命总理大臣的头衔和一道‘相机行事’的圣旨,其余的事情,全都得靠李文博自己去想办法!
香香号还没靠拢码头,李文博就已经从船舱上看到,码头的栈桥两边,隔着一段距离,就插着一面大明官兵的旌旗,旌旗之下,更是一队队衣甲鲜明的苏松陆营新军昂首挺胸地矗立着,目视前方。
栈桥上,苏松道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员全都按着品级,垂手站立着,悄无声息地等候着,最前面两人,一个是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兼苏松总兵府总兵杜斌,另一个则是汪思贤,李文博曾经的顶头上司,苏州知府,如今的苏松道钦命协理大臣!
朱由检虽说在苏松道下放了最大的权力给李文博,几乎可以说是军政财权一把抓,跟唐末的藩镇也差不了多少了,但为了防止李文博谋反,朱由检还是给他配备了一个协理大臣,作为他的副手。
从苏松道外面新调人进来,任协理大臣,初到一地,人生地不熟的,想要上手很难,而且还很容易被李文博这个总理大臣给架空,变成一个毫无用处的橡皮图章,起不到朱由检想要的牵制作用。
所以最后朱由检便听从了内阁首辅成基命的建议,直接原地提拔,将苏州知府汪思贤越级提拔成正四品苏松道钦命协理大臣,变成了李文博的副手。
两人之前就已经认识,不过那个时候,汪思贤是李文博的顶头上司,品级地位都相差甚远。现如今李文博摇身一变,成了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从三品高官,汪思贤却成了正四品协理大臣,屈居李文博之下!
身份地位突然颠倒了过来,汪思贤肯定会心存不满,对李文博的牵制和监督作用,也会更大!因此,朱由检对自己的这个任命,还颇为自得。
在到浦东之前,李文博就已经得到消息,苏松道的文武官员已经齐聚浦东,准备迎接他这个钦命总理大臣。到时候李文博要忙于应酬,对自己的亲眷故友肯定就会有所疏忽怠慢。
因此,还没到浦东,李文博就已经派人拿着他的亲笔信,通知了张倩、苏玉晴、沈娟等人不要到码头迎接,随便还派人给张金山、沈富贵等故交送去了信函,请他们到府上一叙。
虽然不能到码头上迎接钦命总理大臣,但能够随意进出总理大臣府邸,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更何况还是总理大臣亲自写信邀请他们过府一叙的!
因此,码头上并没有出现李文博的亲眷故旧,只有苏松道的文武官员在栈桥上恭迎。
香香号刚刚停靠在码头上,李文博的脚刚从踏板上落地,汪思贤和杜斌就带着苏松道文武官员一起抱拳躬身行礼说道:“下官(末将)拜见总理大臣。”
“杜都督、汪大人,还有诸位大人快快请起,大家都是旧相识,无须如此多礼。”李文博躬身双手虚抬了一下说道。
“多谢总理。”
道谢之后,杜斌汪思贤等人才直起了身子。停顿了一下,汪思贤又说道:“总理一路上辛苦了,下官和苏松道诸位同仁,已经在镇里备下薄酒一桌,替大人接风洗尘。”
“汪协理客气了,李某数月未归,思亲心切,想尽早拜见母亲,请安问候。且如今国帑入不敷出,圣上亦为此焦头烂额,夜不能寐,连日常饮食都照例减半,节衣缩食。我等做臣子的,又怎可铺张浪费?像接风宴之类的噱头,以后就不要弄了吧?”
“总理所言甚是,下官等人也深知时局之艰辛,不敢铺张浪费。替总理接风洗尘,却是下官等人的一点心意,都是从下官等人俸禄之中掏的,绝不敢占用公款半毫。如今酒宴已经备下,总理若不肯赏光,那才是真真的浪费了呢。”汪思贤身后的一个绿衣小官躬身拱手说道。
李文博瞧了他一眼,却是上*海县正堂刘钦文。李文博正要说话,汪思贤又在一旁接口说道:“是啊总理,刘知县说得没错,酒宴都已经备下了,大人就不要推辞了吧?”
“既然是诸位大人的盛情,李某若再推辞,却也有些不近人情,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