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有诗:大雨落幽燕。幽燕指的就是幽州,盖因曾为战国七雄--燕国所在地,蓟县曾是燕国国都。三国而后,在燕地称王、建国者不计其数,最有成就的,当然是明成祖--朱棣。这位永乐皇帝初封燕王,不服气自家老子朱元璋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发起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皇帝。把侄子赶出南京城后,把国都迁到北京。北京城就是在永乐皇帝手里建成的。
刘泽当然熟知这段历史,对于扩建蓟县,也是抱着这个想法来的。只是规模上,刘泽也不知道如何与朱棣皇帝所建设的京城相比较,只是觉得量力而行,不是越大越好,但是也令黄承彦大吃一惊了。
张燕归顺,刘泽亲自接见张燕及其属下。当场封张燕广昌侯,平南将军,旧部依然由其统领。赵云这段时间与张燕交往颇多,在旁说道:“张燕将军,兄弟有一不情之请,不知当说不当说?”张燕对赵云这个老乡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为人谦让,不骄不躁,武艺更是没说的,自己在人家手底下二十招都没撑过去,那还是人家手下留情。
张燕说道:“子龙兄弟,你我之间,何话不能讲?”赵云眼神平和,看着张燕说道:“我主曾言:兵贵精不贵多。不是兄弟多事,张大哥麾下能战之士虽有三十余万,然战力如何?大哥深知。何不精简士卒,严加操练,十万精锐,转眼可得。”赵云说的直来直去,就是怕张燕误会,以为刚一归顺,就削夺人家兵权,所以是站在兄弟的立场说的。张燕这段时间算是见识了什么才是吉州兵,看看人家的士卒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军纪之严明,战力之高,只能一个字:服。二个字:真服。
鲁肃生怕张燕误会,在旁说道:“张燕将军,子龙爽快人,并无他意。十万精锐堪比三十万老弱之卒,与其空耗粮饷,不如择精壮操练。”张燕笑道:“子敬先生才是真正误会了。子龙兄弟所言,深有感悟。明公在此,燕愿择选精壮,严加操练。使二十万士卒解甲归田。”刘泽笑道:“非是将军刚到,削其军权也。吉州向来以精兵为主,不养闲兵。养一卒,费十户所需。二十万士卒解甲归田,所产粮草,可供五万精兵。”鲁肃笑道:“所谓百战精兵,来自战阵。以后大军南下,各位将军各凭本事,收揽精锐,明公绝不会短了各位的粮草辎重。”张燕与手下小帅见鲁肃说的有趣,开心的笑了起来。
晋位为王,所需的程序极其繁琐,刘泽也不懂,交给手下去办就是了。蔡邕闻听刘协已死,大哭一场,与乔玄私下言谈,觉得刘泽应该顺势登基为帝,延续汉祚,乔玄圆滑,不像蔡邕古板,安慰蔡邕说道:“伯喈啊,咱们年事已高,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子孙做牛马。你啊,讲讲学,闲下来,含饴弄孙,享不完的清福,何必再操心润东的事呢?”蔡邕被乔玄说的哑口无言,怏怏不乐。
邹丹不辱使命,刘家庄几乎全村人都来了,刘泽跑出蓟县三十多里,迎接家人,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孤身一人穿越而来,刘家庄人的亲情让刘泽真的是终身难忘。亲人来了,当然以美酒相待。
刘虎见到刘泽,高大的汉子哭的呜呜涛涛,十几年的兄弟情,尽情释放出来。刘泽也是两眼泪水长流,抱着刘虎,不住安慰。
鲁肃早已选取了一块膏腴之地,供刘家村人耕种,房舍、日常所用,准备的妥妥帖帖。不论什么年代,领导的事情,下属都会尽力去安排好的,好听点,为领导分忧;难听点,嘿嘿,咱们都懂的。
臧霸见此,不由得暗暗伤感,刘泽瞥见,叫过来臧霸,“宣高见我兄弟情深,是否想起昔日老兄弟了?”臧霸山东鲁汉子,闻言点头,眼角湿润,刘泽锤了臧霸一拳,说道:“快去问问邹丹,泰山兄弟何日可到?”“明公,你说什么?”臧霸眼睛瞪得溜圆。“宣高啊宣高,乐傻了不成?”臧霸一蹦老高,找邹丹去了。
秋风飒飒,冬天又到。吉州的各方大佬齐会蓟县。
刘泽没办法啊,也想选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可是只有寒冬到来,各诸侯不宜调动大军,局势相对稳定。刘泽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不遗余力,武装自己的部队。士卒穿皮裘,住毛毡大帐,放眼天下,哪个诸侯能做得到?
正旦日,刘泽祭祀天地,宗庙,登坛,荀彧读文书,焚以告苍天。刘泽仗斧、钺,持节旄,举印绶。礼成,天下遂称燕王,用王者威仪。
曹操见刘泽称王,心有不甘,问计群下。程昱说道:“明公首倡义兵,东征西战,功业盖世,宜晋位为王。”董昭说道:“当此之秋也,明公应先克洛阳,再征吕布,混一土地,窥视荆扬,实不宜称王也。”曹操猛然醒悟,“非公仁言,几误大事。”因此厉兵秣马,准备春来征战。
刘泽晋位燕王,自然要称孤道寡了,这让刘泽很无语,孤寡,很好听么?唉,无奈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