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在中国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它并不仅仅是艰苦卓绝的象征,同样也是这片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古国上无数百姓挣扎求生的真实写照。
在汉朝,它又被称之为“不借”,因为它“草履也,谓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
但草鞋最早都是流传于山区百姓,因为平原地区的百姓有时候可以光脚走路,但山区不行,所以草鞋最早也是从山区发明,然后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面它一直都有流传。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风雨任平生。”这首李恪所作的词当中就有草鞋。
甚至后世的凉鞋都是借鉴草鞋而来,但这东西在这新罗确实是没有。
或者说这里的人虽然向往大唐,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借鉴了过来。
至少这草鞋现在的新罗人是不会的,历史上新罗大概在大唐的中后期,跟大唐交往频繁,双方的贸易等各个方面都不断的进行交流,才有更多的文化流传过去。
草鞋的优点就不用说了,它所有的缺点都可以被一个优点掩盖,那就是它可以用随处可见的野草,小麦秸秆等编织而成,不需要钱,并且相对而言也比较结实,而在冬天等寒冷季节还可以更加的保暖。
另外不管是下雨下雪,防滑等功能对百姓来说也都是非常的不错。
而像是新罗,很多鞋子都用兽皮,搭配麻布,以及一些树皮等做成,还有就是最为广泛的木屐。兽皮搭配木屐是大部分新罗人冬天的靴子。
至于兽皮这东西放到后世看似高贵,但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却远远比布匹等更加容易得到,毕竟野外的野兔,松鼠,野兽等等都有皮子,甚至有时候需要的时候田鼠皮等都可以。
但兽皮不是每天都有,虽然木屐随时可以制作,但木屐很多时候都比较笨拙,搭配的皮子也不是那么好找的,而草鞋就不同了,它的普适性太强了,而且编制的好的话保暖性也是非常不错的。
这些大唐的士兵一边给他们讲述草鞋的优势,一边告诉他们如何编草鞋,其实这个并不难,只要不是太笨的人很快就可以学会。
至于变得更好更紧密那就多编一些就可以了,反正他们现在坐着都是大量的小麦秸秆,这些东西是最不缺的东西了。
而且草鞋还可以直接套在他们破旧的鞋子外面,随时烂了随时更换。
不过即便是这样,这些大唐的士兵依然花费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将所有人都教会了他们如何编草鞋,不少人的脚上已经直接穿上了。
因为这里几乎大部分人的鞋子都是破破烂烂的,现在有了草鞋可以将他们原本的鞋子固定,而且他们干活也确实更加容易保护他们的脚。
一个上午所有人就学会了编草鞋,等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中午他们吃的居然是干货,馒头!虽然不是大唐士兵所吃的白面馒头,但这种黑馒头他们也多久都没吃过了?!
除了馒头之外,就是咸菜依然是腌制的白菜,但是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