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兵了,战场上肯定箭无虚发,让敌人有来无回……”
“现在营中的擘张弩只有三、四百把,哪里够用呀,应该请朝廷多多调派过来……”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来,帐中如同蜂群飞舞,嗡嗡一片。
李三娘见罗秋红和秦蕊儿低头不语,始终没有说话,便把手一抬,示意众人安静,然后和颜悦色地问道:“秦将军,罗校尉,你俩儿以为如何啊?”
秦蕊儿嘴唇翕动,没有立即回答,依旧低着头,似乎还在思考,罗秋红则缓缓抬头,迎着李三娘的目光,不紧不慢地说道:“殿下,擘张弩的确射得又远又准,若在平地对战,其杀伤力甚于角弓,但是战场地势多变啊,岂能尽是平地?若遇到山林,沼泽,陡坡,河梁,恐怕它就不如角弓灵便了。”
“不止如此,”这时,秦蕊儿才昂头挺胸,接过话儿来说道,“咱们女兵营中,有不少的姐妹能够挽弓骑射,两军对战时,若要以速度取胜,跨马骑射必当首选,角弓灵便,利于携带,而一石二的弩重达三斤五十两,笨重而沉缓,在马背上毫无用处!”
罗秋红听闻,使劲地点点头,说道:“请问各位,谁能在狂奔的马背上使用擘张弩杀敌,我罗秋红心悦诚服,第一个拜她为师!”说罢,下颌一抬,睥睨众人,目光在申珂脸上稍作停留。
申珂蹙额低头,眨眨双眼,沉默不语。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色迷茫,哑口无言,帐中一时寂静,只听到风吹帘动的“啪啪”声。
“呵呵,呵呵……”行军桌后传来了李三娘爽朗的笑声,众人循声看去,只见李三娘身体后仰,舒展地靠在椅中,似乎十分开心的模样儿。
“各位,”李三娘抿抿嘴,笑道,“百姓有句老话,‘骏马可涉险,犁田不及牛;牛车能负重,渡河不如舟’,这天下的万物呀,贵在量才使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军械兵器亦然如此。”
李三娘收敛笑容,站起身来,绕过行军桌,缓步走到众人面前,说道:“弓与弩,自古以来便是军中长程杀敌的利器,然而,这二者却各有所长,使用的时机与地点也各不相同,适才校场上的一幕,大伙儿已经看到了,军帐里的争论也听到了,问题是……”
李三娘稍作停顿,侧头看了看秦蕊儿,又看了看罗秋红,说道:“问题是,今日咱们的营中是谁人使用它们,怎样使用它们——若是久经沙场的老卒,弓与弩均可上手;可是,帐外那几百个刚刚才招募来的新卒,短时之内难以掌握角弓的射法,而擘张弩是一个稳定的射器,开完弓后无须强大的臂力支持,便于瞄准且射击步骤简单易学,相对角弓而言,更加有利于新手使用啊!”
“难得你下了功夫,专研擘张弩的迭射阵法,”李三娘踱步来到申珂旁边,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叁组轮射的迭射法已在军中多年未见了,我听闻,当年隋炀帝东征高丽的时候,就征发了三万名‘江淮弩手’随行,依此阵法,一度横行于辽水河畔,可见其战力之强!”
李三娘迈开步子,走到军帐正中,扫视众人一圈,语重心长地说道:“然而,诚如秦将军和罗校尉所言,擘张弩难以在马背上施展,更难在崎岖不平的地势上发挥作用,这只是其一;另外,你们可知道,前面是几万北征的大军,朝廷为何只送来区区几百张弩?”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摇头。
“哎,”李三娘轻轻地叹息一声,说道,“朝廷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啊——”
众人听闻,瞠目结舌,不明究里,只是盯着李三娘看,等待下文。
李三娘示意申珂从帐外拿来一把擘张弩,在手里掂量了几下,说道:“众所周知,这弩由弩臂、弩架、弓弦和弩机组成,而弩机的精妙决定了弩箭的精准,你们知道吗,这弩机是由铬铁合金制成,单单一枚弩机的造价便相当于三把角弓呀!”
见众人叹息不已,李三娘接着说道:“我大唐立国日浅,国力尚弱,朝廷能一次调派数百把劲弩供我北征将士作战,已属不易了,咱们当知恩图报啊!”
说罢,李三娘走到军帐边,掀起门帘,抬起头来,朝着长安方向久久凝望。
“殿下——”身后传来秦蕊儿的声音,“从明日起,我便将所有新卒划分出来,单独编成一队,交给申珂校尉,专门操习朝廷送来的擘张弩!”
李三娘放下帘子,回过头来,笑靥绽放,对着秦蕊儿满意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