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不胜欣喜,在此谢过;有愿回朔方者,冯某绝不为难,礼送出城!”
堂下,众人喧嚣不已,有人惊诧,有人恼怒,有人赞赏,有人叹息,三十步见方的屋子,犹如一只沸水翻腾的大鼎,热浪滚滚,久久不停。
冯端身边,十余名亲兵反手握剑,威风凛凛,注视着堂下的一举一动。
……
喧嚣之后,渐归沉寂,众人伫立,各有所思。
冯端眼风一扫,厉声说道:“道理我已讲明,路径也已指出,何去何从,诸位,悉听尊便!”
“冯将军,我等愿追随您投奔唐军,只是,咱们与对方搏杀多年,剑刃、刀口都沾过他们的鲜血,此去唐营,对方会否秋后算帐?”
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校尉举手示意,高声问道。
“是啊,咱们归降后,能否保住性命?”
“归降之后,若不愿再征战,能否解甲归田?”
“投奔唐军,冯将军倒是可以保住官衔军职,我等怎么办…”
众人议论纷纷,顾虑重重。
就在这时,只见主位侧后的屏风处,闪出一个人影来,仔细一看,此人面膛黝黑,臂膀健硕,虽是褐衣幞头,百姓打扮,但双目炯炯,虎虎有威。
此人对着冯端一点头,然后大步走到主位的案桌前,轻咳一声,抑扬顿挫地说道:“诸位,我便是冯端将军的堂兄,大唐骠骑将军冯弇!刚才,大伙儿的的话儿,我在后面都听到了,在此,受军帅霍国公及平阳公主殿下之托,我向诸位作如下保证——”
“凡归顺大唐的将士,既往不咎,继续从军者,官拜原职,俸禄不减,愿意回乡者,发放盘缠,任其出城;打算返回朔方者,一律放行,绝不强留!”
冯弇宣如洪钟,朗朗有声,如同一柄定海神针,迅即插入波涛翻滚的江海之中,片刻,风歇水停,平如明镜。
堂下,几名校尉笑逐颜开,彼此对视,满意地点了点头。
“冯将军,恕卑职难以从命——”
这时,一名三十出头的副将跨步出列,躬身抱拳,说道:“冯将军,我随您征战多年,本当鞍前马后,有始有终,怎奈我一家老小全在朔方城中,我若投了唐军,不知他们会有怎样的遭遇,因而…因而恳请冯将军放行我等,与家人团聚!”
话音一落,另外几人也站了出来,纷纷拱手,说道:“愿冯将军放行我等!”
冯弇听闻,扯了扯褐色短衣,后退一步,侧身站到案桌旁边,抬起头来,看了堂弟一眼。
冯端点点头,心领神会,吸了一口气,大声令道:“愿回朔方者,解下腰间佩剑,站于右侧;愿投大唐者,撕去猩红战裙,立于左侧!”
命令一下,众人纷纷低头忙活儿起来,有的“叮叮当当”解下佩剑,弯腰摆放地上;有的“嘻嘻哗哗”撕去战裙,随手丢弃面前。
片刻,左边站了十余人,右边站了五、六人。
冯端见状,一提袍角,走下主位,来到那五、六人的面前,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缓缓说道:“诸位,阳山城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不论跟从我冯端多长时日,皆是我的同泽兄弟,临别之际,冯某无以为报,一点心意,权当盘缠!”
说罢,抬起手来,合掌而击,“啪啪啪”地拍了几下,几名亲兵从屏风后面迅速走了出来,每个人都端着一个大盘子,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光亮玉润的圆头银锭。
“每人五十两,回到朔方后,好生安顿你们的家人吧!”冯端看着众人,言辞恳切地嘱咐道。
“多谢冯将军!”众人躬身拱手,不约而同地大声应道。
分发盘缠时,这五、六人皆无言以对,只听到传出两声低泣,不知是谁情难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