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开始,第一首曲子是西洋乐曲,f大调什么的。音乐厅里坐了一百多人,很安静。
徐畅然认真听着,感觉现场听小提琴和在房间里听音响有区别,现场听很投入,容易进入音乐营造的意境中去,而用音响听小提琴,容易分神,因为听小提琴需要高度集中精力。
听了一阵,感觉有些不对劲,怎么有拉风箱的声音?徐畅然环顾四周,没有异常现象,大家都认真地听着,怎么回事,是自己耳朵有问题?
又听了一阵,徐畅然终于找出原因,竟然是演奏者发出的鼻息,这声音也太明显,演奏者前面又没有扩音器,怎么会有那么明显的鼻息呢?是演奏者没有处理好?不是说演奏者是国内小有名气的演奏家吗,还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徐畅然发现小提琴演奏也不容易,身体各处似乎都在用力,演奏者的身子时常耸一耸的,那是垂直角度而言,在水平角度,身体也摆动着,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音符都准确地从琴弦上拉出来,感觉不可思议,徐畅然听了半天,也没听出有错误的地方,当然,以他的音乐欣赏水平,即便演奏者错了,也听不出来。
一曲完毕,掌声四起,女主持人拿着话筒上来介绍演奏者林先生的情况,说林先生在莫斯科学习过几年,然后林先生也说了几句,他让大家提问,一个男生站起来说,鼻息很清晰,全场都能听到,林先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林先生拿起话筒凑近嘴边,微笑着说道,他以前也为鼻息的事感到为难,后来他在俄国的导师对他说,鼻息就是音乐的一部分,不要担心鼻息,投入到音乐中去就行。而且,一个演奏者鼻息越沉重,说明他演奏时越投入。
听到林先生的说法,徐畅然一下释然,原来并不是林先生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小提琴演奏普遍的问题,既然是这样,完全能够接受鼻息的存在,虽然在演奏时听起来有点刺耳,却是真实的声音,与音乐共生的声音。这个小插曲倒是很能说明真实与美的关系。
接下来是几首马思聪的曲子,塞外舞曲,小夜曲,也穿插着西洋小提琴曲,演奏的间隙,林先生会讲一讲他学音乐的感受,特别是留学俄罗斯的日子,他说在莫斯科最深的感受就是太冷,也深刻理解俄罗斯人对伏特加的喜爱,如果没有伏特加,真不知道该怎样在冬天活下去。
讲一讲感悟,再和台下的听众互动,氛围非常温暖。徐畅然也为今天能听到这样一场音乐独奏而庆幸,没想到竟然是在水木听到的,相比燕京大学百年讲堂那些售价2、30元的音乐和舞蹈,今天的这个音乐会更让人难忘。
听张明爵说过,这两年水木大力发展人文学院,可能是想改变一下水木的学科结构,发展一下人文学科,达到某种平衡,这对学校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都有好处,二楼的现代画展,以及今天的这场音乐会,也许就是这种改变的效果吧。
舞台的一角有一架钢琴,一位女士在为林先生钢琴伴奏,还有一位男生为女士翻曲谱,男生长得很壮实,像是体育系的,这时发生了点状况,女士嫌翻曲谱的男生翻得不及时,有些生气,有时候就自己腾出手翻页,很生气的样子,动作有些大,旁边的男生也比较尴尬。
西洋曲目和马思聪的曲目间轮着听下来,听出了差别,马思聪的曲子不如西洋乐曲那样有较强的戏剧性冲突,而是恬淡、素雅,包含着深沉的感情,特别与华国人的心灵相契合。
马思聪的《思乡曲》从林先生的小提琴下缓缓流出时,徐畅然感到自己的思绪和情绪也达到了一个高峰状态,在深沉舒缓的曲调中,他把身子向后扬,从一个更远的角度看着端坐在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的严美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