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之见的相聚虽说少不了美酒佳肴,但茶却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在崇尚风雅的士人之中,或许茶比酒更要温婉许多。或许饮茶更温和,更加适合闲适之际,每日清晨的早茶,午茶又或者是傍晚躺在庭院中的一壶茶水。
总之饮茶并不比饮酒更逊色几分,特别近些年文风逐渐改观,不再似前些年那般诗必盛唐,崇尚盛唐之风,仗剑饮酒行天下之豪迈。
饮茶一道越来越被士大夫们重视,饮茶之道也更加高明起来,讲究也就更加多了起来。
在陆羽《茶经》之后,这些年在大明又有诸般发展,总之茶之道,为文人士大夫们所崇尚。若今日这般几名寻常文人闲聊之际,也会点上些茶品。
若饮酒一般,总会希冀好酒,名酒……饮茶大抵也是这般。若洞庭湖的碧螺春,信阳毛尖又或者是其他更加能赋予文人那份文气的茶品。
总之饮茶并非简单的解渴,又或者是其他某一种功效。若沈无言所说那般,喝茶与喝酒,也许喝的更多的便是风骨。
以饮茶来彰显自己的那份文人风骨,这想必就是文人之中的某种内在的想法。
如今这有些陌生的茶品铁观音忽然被某位同窗提出来,甚至这茶在大明某地已然兴起,特别是那地方文人也不弱于京城,这份差距之感陡然而升。
就像两个旗鼓相当的侠客,其中一人得知另一人在某地饮过一种十分高尚的茶,而自己却没有尝试过,总会觉得有些内在的差距,以至于会有些不服气。
何况这茶乃是文坛巨子王世贞青睐之物,而自己这些素来自恃良好的文人,却对这茶闻所未闻,顿觉自己便若乡间农妇那般无知无识。
虽说场间诸人多半都是这般想的,但却都未有表态自己心中想法,反而都闭口不语,各做各的,仿若并未听见李权之前所说的话一般。
李权心中暗暗一笑,接着又道:“这铁观音茶来历也颇为蹊跷……据说乃是如今的京城第一才子沈先生求苏州茶道大家顾元庆顾老先生培植而来……其中内理不好说……但诸位想必都有所见识……”
这字眼之中又紧紧抓住京城第一才子,以及苏州茶道大家顾元庆二人,却又让在场书生们心中暗自心惊了一阵。
诸人大都知晓李权在含烟楼当掌柜,所以他的见识自然广博,他所说的话他们虽说并未当场认可,但心中皆都有所斟酌。
这般稍一沉吟之际,便有一文人忙抱拳道:“李兄提起顾元庆顾老……据说他老人家已然仙逝……这铁观音茶,莫非已然失传?”
这问题却也是旁的几位一直想问,却没敢问起的,此时一提起,顿时便来了兴致,皆都注视李权,等待他回答。
李权淡淡笑了笑,接着摆手道:“你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顾老先生自然仙逝……只是他这一手茶道却另有传人?”
“莫非是沈先生?”端阳一夜之后,沈无言在京城文坛地位已然毋庸置疑,所以此时诸人提起沈无言时也更加多了几分敬意。
李权摆摆手,轻笑道:“沈先生固然聪慧,但术业有专攻……他虽说也略通茶之道,若苏州的奶茶便是他所创……不过这铁观音,他却并未去学……不过却被醒八客茶楼中的几名掌柜学到……”
“又是醒八客。”其中一名曾去过书生的京城文人皱起眉头,叹息道:“当年我去苏州之际,这醒八客便在苏州极其招人……如今开到京城,却似乎又黯淡了许多……却不知是为何。”
李权轻哼一声,不屑道:“京城文人狭隘,只识万家茶楼,而不知天地之大,还有醒八客茶楼的存在……他们这些人永远都不配喝铁观音茶……”
这话却又有些意气,但书生意气本就实属正常,无论他是七尺童子,还是两鬓斑白的老人,皆都是这般。
所以李权这般抱怨之后,倒也引来几名文人的附和,连连称赞道:“李兄说的是,我等这些京城文人这些年就是这般……怪不得文坛大家都出自江浙了……”
京城这些年着实没有江浙出的状元才子多,这本又是旁的一些原因,此时却被这些书生牵强附会如此,李权心中只是乐和,便也不多说。
闲聊未过太久,小二便匆匆忙忙将一壶泡好的铁观音提了过来。李权亲自接过,旋即给了重赏,这才又急忙给这些等候已久的书生们斟茶。
茶香很快便弥漫在房间之内,书生们皆都露出陶醉之色,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