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柱重重地点了点头,很肯定地说:“不错,只在城北!虽说城北人大多数都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可就快过年了不是吗?一年辛苦到头,他们中肯定有很多人想趁着过年买点儿零嘴儿打打牙祭,就是不能太贵了。咱百食坊的东西又实惠又好吃,肯定能合他们的心意。我寻思着,在城北或许赚不了啥大钱,可贴补贴补家用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如果说赵四娘对刘柱的想法心存顾虑,那最大的顾虑就是担心他们会影响到百食坊的生意。如今刘柱这一番保证,算是彻底打消了她心中的顾虑。
就在赵四娘想要点头答应时,站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地赵思源忽然开口问道:“刘大叔,窝棚那儿是腊月二十那天晌午起的火吧?”
刘柱正殷切地望着赵四娘,等待着她的答复。听赵思源这么冷不丁一发问,不由得一怔,随即答道:“没错,就是那时候。”
赵思源皮笑肉不笑道:“那时候我正好在百食坊,忽然就闻到一阵阵烧稻草的味儿传了过来。谁能想到是窝棚那儿着了火呢?我还以为是谁家在做法事呢!乡里乡亲的,听说窝棚那儿遭了难,我赶紧就去打听一番,看看有啥好伸把手的。这一打听才知道,遭了灾的人家里十户有九户都姓刘,听说还都和刘大叔你沾亲带故呢!要不说刘大叔你仁义呢,为了给亲戚们找个营生,就在咱百食坊外头一猫就是好几天。这寒冬腊月的,也够难为你的,要是冻出个好歹可咋办呐!”
刘柱闻言,当即羞愧得无地自容。尽管他顶着一张黑脸,可还是能够察觉出此时的他满面通红。
他忍不住辩解道:“那些乡亲们多半是我的同族没错,可我帮他们并不全是因为他们是同族的缘故。就算是其他人家遭了难,我也会这么尽心尽力地替他们谋出路的。”
不管真相是否如刘柱所说,他的辩白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赵四娘眸光一闪,说道:“刘大叔。你可能还不知道,百食坊和百味堂不大一样,它并不归我管,而是由我的大哥一手打理。方才你提出的这个要求能不能答应。得看我大哥的意思。此外,也得听听孩子们的想法。若是他们都愿意,我想百食坊自然是乐意给乡亲们供货的。”
赵四娘这话说得好听,其实无异于婉拒了。赵三郎的意见暂且不管,光看孩子王赵思源一脸不乐意。就知道这事儿是办不成了。
刘柱之所以犹豫了好几天才说,就是知道此事十有**办不成。再加上斜刺里冒出的赵思源说出了那番话来,希望就更加渺茫了。可即使是心里有所准备,他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赵四娘见状,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叹了口气,沉吟了半晌,说道:“我不常来百味堂,都不知道有些乡亲的日子难成了这样,竟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这样吧,不管你说的这事儿能不能成。咱都得把眼前的年关给过了不是?咱家城外作坊里的粉条应该还有一千斤左右的存货,一会儿我就让人送过来,还劳烦刘大叔你分发给家里有难处的乡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