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乡勇队已经渗透了整个淮北。
此时淮北最大的地头蛇,就是乡勇队布置在此的巨大利益网络。
不管换谁当了安徽巡抚和两江总督,只要吴可没倒谁也不敢轻视乡勇队潜伏于淮北各地的势力。
这一年多来,乡勇队的势力更是从淮北顺利蔓延到苏州各地,可以说得上发展迅猛潜势力极为惊人。
乡勇队除了人多势众之外,财力也是十分惊人。
吴可当初率领数千弟兄出鄂南,一路南北征战很少吃败仗,单单从太平军和土匪武装,以及捻军手里抢掠而来的财物便价值近百万两之巨。
之后囤驻河南,又与捻匪大战一年有余,其间虽没有刻意敛财之举,但连连胜仗之后收缴的无数战利品,也足够规模迅速扩充至上万出头的乡勇队吃饱喝足还有极大赢余。
之后转战淮北,清剿境内匪患又是一桩极大收益,然后便是安心经营暗中在淮北各地布置产业。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吴可虽然不是地方民政长官,可在这兵凶战危的淮河流域,他的官职可比小小的知府高多了。就算没有刮地皮的心思,单单每年的年节孝敬收取的好处便是一个惊人数字。
年余时间的休整,使得淮北大地迅速从战乱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并且因着秩序的恢复以及大量军兵的需求,商业迅速繁华兴旺起来。
安徽巡抚衙门与提督衙门难得的联合一致,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政工程,短短一年时间便将一个公认的穷地方建设成两江的世外桃源。
吴可跟手下乡勇队可没少在其中捞好处,置办商铺作坊产业,新开荒田置办土地,总之就是彻底在淮北大地扎下根基。
当时还看不出什么,可是到了现在这些产业和田地已经彻底发展起来,每年给乡勇队带来的稳定收益都是数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后来朝廷花了大价钱,从列强手中采购了不少轻工业机械,因为旁人不善此道全被淮北乡勇队系统接收,这些年依托这些外购机械修建的工厂生意红火得不行,每年单单纯利益便有数百万两银子之巨。
所以说,吴可和乡勇队是不怎么缺银子的,只要淮北不出大乱子,乡勇队的财政状况将一直良好下去,并在充足资金的帮助下将盘子越做越大。
乡勇队经过这么些年发展,并么有大肆扩张人数和势力,而是苦修内功逐渐向近代化军队迅速转变。
依托良好的财政支持,乡勇队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从没有缓下来过,眼下近八万乡勇队战士,已经有超过五万装备了从洋人那采购来的火,枪。
当然了,吴可自然不愿意在这方面受制于人,早早就安排了近代火,枪的仿制工作。就算枪管等关键部位的材料做作水平还不达标,起码枪托等玩意的制造不成问题,由易到难目前几处军火作坊已经开始制作枪筒等关键零件了。
除了火,枪仿制,火药和子弹制造等等配套竣工厂早已经开工多年,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作流程,起码可以保证万一外援断绝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乡勇队的战斗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好好盘点了一下手头实力,吴可这才从突然被调动的郁闷中回缓过来,手头握有如此强悍实力在哪不能混出一片天地来?
两广之地远离朝廷关注中心,对他和乡勇队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大展拳脚的好地方。既然朝廷要他早日上任他也不罗嗦拖延,从正月初三开始啥也没干直接做起离开前的准备工作。
当然他眼下也是家大业大,离开前需要收拾的东西当真不在少数,而且苏南各地分驻的乡勇队人马也需时间慢慢调回,期间一律谢绝外来访客拜访,直到过了正月十五他才做好离开前的所有准备。
应一干两江高层文武官员的强烈恳求,他在常州大摆了三天酒席,当作与诸位同僚的分别宴。宴席上也没谈什么公事,只是喝酒吃菜应付过去就是,至于后续来不及收尾的公务他也看开了,后任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他管不着。
他在等候继任者交接手头公务的这段时间,接到了京城传来的或公开或秘密的消息,终于明白朝廷这么突然将他调走的原因。
还是脱不了朝堂上的派系之争,尽管他极力做出一副不想参合进去的摸样,但只要他做了事就免不了站队和得罪人。
这次他得罪的就是跑路皇帝咸丰,一不小心便陷进了跑路皇帝与恭六王爷之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