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好吧,怎么搞得自己好象很丢人似的?
不过他这一闹,到是引起那位朝臣的兴趣,直接开口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能是怎么回事?”
吴可撇了撇嘴一脸不屑:“还不是那份捷报水分太大……”
接着,他便将其中的弯弯绕详细的解释了一通。
冷兵器时代的战斗,伤亡是很难说得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打击溃战的话俘虏肯定比伤亡大。
至于歼灭战,如果不是双方实力差距太过悬殊,又有极大地利优势的话,这样的战斗却是极为罕见。
而这次三省联军明显打的是击溃战,尼玛的竟然歼敌五千俘虏一千,这不明摆着糊弄人么?
别的不说,歼灭数字中有多少无辜平民百姓不好说,那些青壮俘虏当中铁定也少不了胡乱抓住的无辜百姓。
要知道,冷兵器时代的青壮俘虏是很值钱的,无论是官府还是那些拥有矿山的大地主大商人们都很需要,因此三省联军在俘虏数字上可不敢打什么鬼主意,也不敢做得太过分的。
那朝臣听了自然气得直骂娘,扬言要参上一本弹劾三省联军欺君犯上,却被吴可好言好语劝了心头火气。
尽管那三省联军在捷报上动了手脚,但怎么说都是旗开得胜值得庆祝,这时候扫兴的给朝廷上下泼冷水,惹人厌烦不说还讨不到啥好处,何必呢何苦呢?
而且吴可也很隐晦的点了一下,说自己不是很看好这次三省联军入豫作战的结果,很可能延绵日久……
响鼓不用重锤!
那位身处朝堂,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的本派系朝臣顿时心领神会,又随意说了几句没营养的话后便匆匆告辞离开,显然要准备在朝堂上大干一场。
果然不出所料,吴可又在京城受了差不多半月时间的冷遇,耳边的冷嘲热讽从来就没停止过。
它到是心平气和稳坐钓鱼台,别人要说就让他们说去,等到最后结果出来才知谁是最后赢家。
反正安徽那边的事务都安排妥当,只需防备金陵城里的太平军突起发难,再就是接收河南和山东两地流民比较麻烦,其它事务不是还有张亮基和左宗棠处理么?
而且洋人看样子还在准备当中,并没有出兵广东跟天津的迹象,无论是私底下的传闻还是官面上的信息,都没有这方面的紧急报告。
既然如此,吴可也就暂时放下心来安心在京城住着,一边迎来送往结交朝臣,一边静候河南剿匪战事的最新变化。
尼玛的被人奚落了这么长时间,没看到那帮混蛋被打脸他又怎么肯轻易离开?
战事的进展与吴可猜测相差不大,刚开始三省联军气势如虹一连小胜几场,从安阳,鹤壁,新乡一直打到开封洛阳都顺风顺水,可再想向南推进却是遇到了麻烦。
捻匪五旗主力散布于三门峡,平顶山,南阳还有商丘一带广阔区域,先试探性与三省联军大打了几仗结果不分胜负还略微处于下风,捻匪立即转变作战方式,利用熟悉地形跟机动灵活的战法,坚决不跟三省联军直面战斗,只旁敲侧击零敲碎打慢慢消耗清军有生力量。
果然这一招成效显著,原本气势汹汹平推而来的三省联军好似陷入泥沼当中,虽然每每‘击溃’捻匪大部人马可却总是追之不及不能给予捻匪重大杀伤。
而且他们跟着溃逃捻匪在广阔的豫中平原绕圈圈,由精神熠熠拖到疲惫不堪,再由疲惫不堪拖到摇摇欲坠,就这么轻而易举差点把三省联军拖垮拖死。
等到三省联军指挥官发现不对,急忙进入附近雄关大城休整恢复只时,这才郁闷发现自家损失也极其惨重。
那些零敲细打的战斗虽然每次伤亡都不大,但架不住战斗频繁场次也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下总数却是十分惊人。
这时候清军内部指挥一不的毛病突显,之前战斗顺利一里平推之时倒还没啥,可是现在战斗陷入僵局各部人马都损失不小的时候,三省清军支援将领的心思便有些不一样了。
他们开始扯皮,不愿意跟着捻匪屁股后头吃奎又损耗实力,希望友军出面顶缸他们在后头捡那玉翁之利。
谁都不是傻子,吃了一两次亏之后都学乖了,一个个变得油滑无比不愿意出力。
三省联军在河南前线闹腾不打紧,朝廷这边可就有些支撑不住了。钱粮源源不断送往前线,可是三省联军再也没有之前的‘辉煌’战果传来,好似战斗陷入僵持阶段不知何时能够终结?终结?
这可不是朝廷希望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