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大学,礼堂。
姜白芷简单地带了个口罩,就跟着苏叶坐在了第一排,对此她已经轻车熟路。
有一点辛夷确实没撒谎,学生们对于葛光之的讲座确实反响热烈,可以容纳一两千人的礼堂挤的满满当当,而这还有其他陆陆续续听闻消息的学生在进来,没有坐的位置,就站着,站不下,就挤着,做文化的拥趸者,怎么都不为过。
台上的葛光之看人进的差不多,对着话筒清清嗓子,“同学们好,我是葛光之,你们的学长,今天这场讲座我是被你们的辛教授灌醉绑来的,纯属赶鸭子上架,没有提前准备,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了。”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和掌声,周围的学生也不由将目光看向了辛夷,辛夷哈哈一笑,挺直了胸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概九几年的时候莫言余华苏童这几个国内知名的作家去意大利参加远东文学论坛,主题是你为什么开始写作,主办方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言。
余华首先上去,说他走上文学的道路的原因很简单,不想当牙医,不想上班,想赚到的钱都归自己。轮到莫言,他说他在部队当哨兵,看见普通士兵穿的都是球鞋,军官都是皮鞋,他想赚稿费买双皮鞋,看看军官是什么感觉。
轮到苏童,苏童死活不想上去,因为他觉得特丢人,他写自己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是在大学开始广泛阅读,慢慢爱上了文学,随即有了动笔的念头......”
台下的学生们不由发出笑声,名人轶事听起来很有趣,姜白芷也听的津津有味.......
“我知道同学们为什么笑,因为苏童相比前两位显得很正经,可苏童说谎话了吗?没有!但在别人看来,跟余华和莫言相比,苏童假大空,就是在说谎话。”
说到这,葛光之认真道,“所以,我们不要太主观地看待别人,而做学问亦是如此。我是研究文学史,思想史的,在学界是有解读前人思想的传统,但一定要根据当时的背景去解读。
我举一个例子,理学代表人物朱熹在接到宋孝宗的命令出山,心情激荡之下写了一句诗,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意思是他可以放下书卷,能够出山,直接去面见皇帝讲述自己的思想抱负。但在后人解读中,却成了不去追求知识真理,要主动去触碰这个世界,这成了朱熹从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转变的有力证据,简直是贻笑大方。”
“不要加自己的看法,而是体会古人真正的思想,这是我想告诉同学们的第一点,而第二点是不要太追求高深的,精英阶层的思想,要会往下看。士大夫的思想固然精英,但底层劳动者就没有智慧了吗?纵观华夏历史,革命大多是从下往上完成王朝替换。
而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太想达成某个目标,要脚踏实地。我想很多同学会觉得现在的生活学习枯燥乏味,但可能就是这段无聊的生活,才能成就你。当年我大学毕业曾在黔省呆过几年,黔省是什么地方,王昌龄被流放夜郎,就是这里。王阳明流放龙场,也是这里。这就是个流放的地方,当时我觉得自己也是被流放了,我心想完了,这辈子估计都要交代在这了......”
听到这,即使知道葛光之是在讲自己的悲惨经历,但大家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