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将相
五月中旬,即在申不害与卫鞅相继回国的次日,李郃与墨践等人便带着十几名少府工匠并狐豨、狐贲、狐奋几人赴旧梁西侧一带的山林寻找合适做弩的木料。
在上山的途中,李郃虚心向这些韩国少府工匠请教:“我少梁山木众多,但可以制作弩弦的筋却颇为奇缺,不知可用什么东西代替?”
那十几名韩国工匠相视几眼,随即便看向他们的匠头,一名叫做郑经的中年工匠。
这位郑匠头将李郃与墨践二人领到偏僻处,表情古怪地说道:“这本是我少府秘而不宣的事……李大夫与钜子认为,弓弩发力是依靠什么?”
这算什么问题?
在与李郃对视一眼后,墨践皱了皱眉回答道:“不是筋弦么?”
岂料这位郑匠头听后脸上却露出了诡异的笑容,那表情仿佛是在说:哈!看来在造弩方面,连墨家钜子也不如我少府工匠!
他这表情使李郃心下一动,在思忖了一下后,试探道:“莫非是……弩臂?”
顿时间,郑匠头脸上的诡异笑容僵住了,他吃惊地看向李郃,脸上露出几许惊愕。
这明摆着就是说李郃猜对了。
这让墨践有些难以理解了:“这是为何?”
郑匠头也不隐瞒,在表情古怪地看了几眼李郃后,将他‘韩国劲弩’之所以比他国弓弩强劲的秘密告诉了李郃与墨践,也是在听完这位郑匠头的解释后,李郃才意识到他们走入了一个误区。
没错,弓弩其实并不是靠弓弦、弩弦发力的,而是靠兼具弹性与韧性的弩臂。
而这就意味着,只要弩臂有足够的弹性与韧性,就算没有动物筋类,单靠一根细麻绳,照样具有不俗的杀伤力。
“那为何韩弩依旧要采用筋弦?”墨践不解问道。
郑经摇摇头解释道:“我只是说筋弦的作用并不如世人所误以为的那么大,并不意味筋弦毫无作用,对比用细麻绳做弦,自然还是筋弦更有优势。再者嘛……”
说到最后,他的脸上露出了几许诡异的笑容。
李郃顿时恍然,在旁墨践表情古怪地问道:“换而言之,其实弩臂才是最关键的,而不是弩机或者筋弦?”
郑经笑着说道:“弩机只是为了辅助上弦,为何钜子会认为它会比弩臂关键呢?弓只有弓臂与弓弦,并无所谓的弓机,不照样可以使用么?”
听到这话,李郃与墨践对视一眼,脸上皆有些尴尬。
尤其是墨践。
毕竟十几日前他们在参观韩国少府时,那可是十分自信地在这些少府工匠面前侃侃而谈,当面谈论仿造弩机的难度,误将弩机视为韩弩打造时最复杂、最关键的部分,然而今日这位郑匠头却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们:你俩关注的重点完全错了。
一想到当时他俩侃侃而谈时,在旁的少府工匠一言不发,甚至有几人露出惊讶之色,李郃与墨践便忍不住要暗骂一句:真狡猾啊,少府工匠!
很显然,那些少府工匠当时的态度是为了误导他们,大概他们也是同样的办法误导魏国,难怪魏国的造弩技术一直比不上韩国。
“机智。”
李郃称赞了一句,旋即郑重其事地朝着郑经拱了拱手:“多谢匠头相告。”
郑匠头回礼道:“大夫莫怪,制兵、造弩,乃我韩国唯二的立国根本,倘若无法在这方面取得巨大的优势,我韩国或已不复存在……”
“明白。”李郃理解地点点头,随即在与墨践相视一眼后承诺道:“请匠头放心,我等绝不会将这个秘密泄露出去。”
“拜托两位了。”郑经再次拱手道。
从郑经口中得知了韩国强弩之所以强劲的原理,李郃、墨践也就不再纠结与筋弦的问题,转而专注于寻找兼具弹性与韧性的木料。
当然,弹性与韧性最基本的要求,另外最好还要兼具耐腐蛀、不易开裂反翘等要求。
而据郑匠头所言,目前据他们少府所知最优秀、最常见的制弓、制弩材料,便莫过于桑木,坚韧而有弹性,且耐用不易腐朽。
事实上,韩国南部的山林还有一两种比桑木还要优秀的木料,比桑木更具弹性与坚韧,其中就有溪子弩的主要材料溪木,但郑匠头无法保证少梁这边也有类似的木头,因此他才要前来这片山林勘察一番,看看少梁本地有什么合适的木料。
当然郑经也说了,即便是取材于桑木,他也有自信打造出射程接近五百步的弩具,较秦、魏两国最优秀的弩具毫不逊色。
李郃点点头,但心中并不认同。
毕竟在他看来,弩最重要的便是射程,而射程不止意味着威力,也意味着战场的主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