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夜里的风已渐渐有几分冷意。
但巡逻的秦军士卒却不感到寒冷,只因他们根本无暇去关注是否寒冷。
对于他们来说,在这片夜色下,有远比秋风更加让他们感到全身发凉的存在。
自昨日那名自称李郃的梁将高喊出‘少梁奇兵’之后,这个称呼迅速便为二十万秦军所牢记,他们终于知道了那支鬼卒真正的称呼——少梁奇兵!
不过大多数的秦卒仍习惯称其为鬼卒,只因对方来去无踪,叫人防不胜防。
“沙沙……”
寂静的夜色下,一支秦军巡逻队高举着火把,左顾右盼、神色紧张地行走着。
走在队伍最前头的那名队率,干脆就提着出鞘的利剑,一双眼睛不停地扫视前方左右,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便停下脚步。
随后他身后的秦卒们也会一脸紧张地立刻摆出迎敌的架势。
直到那名队率如释重负地解除警戒。
看他们的举动,未免有些草木皆兵的意思。
但没有办法,因为巡逻的秦卒们谁也不知这附近的夜色下是否埋伏着那群少梁奇兵,迄今为止他秦军巡逻队频频遭到袭击的例子足以证明,论一对一的厮杀,秦卒根本不是奇兵的对手,而若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对方杀死他们往往只需要几个呼吸的时间。
因此,再没有巡逻的秦卒敢掉以轻心,他们走一步看三步,精神高度紧张,哪怕是一只老鼠从他们面前窜过,时常也能吓得他们如临大敌。
这听上去似乎好笑,但对于作为当事人的秦卒而言,这一点也不好笑。
而事实上,秦卒们的警惕是正确的,因为这片夜色下确实潜伏着少梁奇兵。
就比如之前提到的这队秦军,其实在距他们仅二三十步的位置,就潜伏着一队奇兵。
这队奇兵由百人将侯赟所统率,人数为三十人,此刻这三十名奇兵就伏身于地面,左手托着弩具,暗自瞄准着迎面缓缓而来的那队秦卒。
就连右臂负伤的侯赟本人,亦用弩瞄准了那名秦军的队率,用仅有他听得到的声音小声嘀咕:“再靠近点……对,对,很好……”
突然,对面那名秦军队率好似察觉到了危机,再一次地抬手喝道:“止步!”
话音刚落,他身后的秦卒们迅速提起长戈,兵器朝外围成一圈,论反应之迅速,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只见嗖嗖两声,那名秦军队率应声中箭,一箭射中右眼,一箭射中面颊,一箭射中胸口,一声没吭当场倒地毙命。
这仿佛是一个讯号。
几乎在那名队率倒地的瞬间,夜色下再次射出二十八支利箭,正中十四名秦卒。
顷刻间那十四名秦卒便倒地身亡。
“袭击!有人袭击!”
剩下的秦军大为惊恐,凄厉地大喊大叫。
而侯赟与三十名奇兵则不慌不忙地装填弩矢,然而朝那群傻乎乎站在原地的秦卒发起第二轮射击。
嗖嗖嗖——
一阵乱响,又有十四名秦卒应声倒地。
仅存的几名秦卒这次终于反应过来,扭头就跑。
“这可真成狩猎了啊……”
看着那群扭头就逃的秦卒,侯赟才带着麾下的奇兵从埋伏点走了出来,看了看手中的弩,啧啧称赞。
对比昨日他们辛辛苦苦强杀秦卒,今日的伏击简直是轻松,就扣了两下扳机,便杀死了二十八名秦卒,在山中狩猎都不至于如此轻松。
或有人会问,奇兵不是没受过射击训练么,怎么如此精准?
原因很简单,一来李郃请墨者改造了弩具,在普通的弩上加了一个瞄准用的准星,二来,李郃亦给奇兵们传授了相关经验。
比如类三点一线的瞄准技巧,再比如两人负责一名秦卒,纵使有一人射失,还有另一人可以将敌击毙。
这种超前的经验技巧,使得奇兵们哪怕是初次端起弩具,也能有效地射杀秦卒。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彼此离得很近,二十几步的距离,奇兵们都差不多可以暴起强杀了,就是费力点罢了,远不如用弩轻松。
“去看看有没有活口,补上一剑。”
“是!”
在侯赟随口的命令下,三十名奇兵走到那些中箭倒地的秦卒旁,挨个补上一剑确认死亡,顺便再摸摸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带走。
理论上来说,战场上的收获归士卒所有,秦军是这样,奇兵也是这样。
但问题在于奇兵杀人比较轻松,往往带不走所有的缴获,因此有时候就要做出取舍。
而目前东梁最紧缺的就是制作弩弦的材料,其次就是甲胄与兵器,正好从秦军身上补充一些。
虽说奇兵们个人的负重有限,但多一套也是好的。
“其实咱们可以向五百将提个建议,专门组织一群人帮咱们运这些缴获,咱们在前面杀,那些人在后面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