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批转的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见,国家是本着长远的战略眼光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最终目的。那么素质教育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能使德、智、体、美等诸育和谐发展?这一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回顾历史,蔡元培提出的“完全人格教育”的思想为今天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912年被任命为民国首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认为,当时民国已成立,革命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治国的目标也要相应的改变:“其(爱国的)精神不在提倡革命,而在养成完全之人格,盖国民而无完全之人格,欲国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因此,国民教育应以养成共和健全之人格为根本方针。完全人格教育就是健全人格的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人格”是以培养自由、民主、平等社会新人为目标。蔡元培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提出了以德育为中心,以美育和世界观教育为手段,五育(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并重,德、智、体、美诸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而美育作为五育之一,则是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完全人格”教育理论中,作为实施手段而提出的美育一词,由蔡元培先生较早提出。

    蔡元培先生就任民国教育总长之后,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美育,认为,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学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蔡元培之美育思想根源于康德的“美的超越性和普遍性”的观点。康德的美学观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形成影响深远。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论述了美和崇高的关系,体现了从纯粹美向高尚道德升华的思想进程,而中国古代儒家早就提倡德育并且重视美育的陶冶作用,孑L子曾提出君子要追求“尽善尽美”的思想。国学根底深厚的蔡元培在融合中外思想的精华之后,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并把它应用到了国家教育计划的制订中去,为其著名的“美育代宗教说”等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美育作为实施“完全人格教育”的手段,具有促进人格的完善、素质全面提高的特殊作用。蔡元培对于美育解释说:

    “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对于陶养的作用,蔡元培认为,美育对于培养人“胜亦不骄,败亦不馁”

    的宁静头脑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强毅意志具有促进的作用,有了这种精神,即使在全民抗战中也可避免疏忽错乱散漫的过失,担负得起一份任务,因此他大力推广美育。显然,蔡元培认为通过美育可以促进人良好意志、品格的形成及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现今国家制定的通过美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方针的理论基础似源于此。

    对于推广美育的具体实施办法,蔡元培非常重视普及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由于美术是美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因其起子“纯粹之美感者,厥为图画”的缘故,蔡元培对美术教育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曾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中论述到:“不是用美术的教育,提起一种超越利害的兴趣,融合一种划分人我的偏见,保持一种永久和平的心境,单单凭那个性的冲动,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