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现代建构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人文精神。美学以对于永恒的宇宙之谜和深邃的人生真谛的思索、追踪和破解为使命,它通过对于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于存在价值的不断追问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最高阐释而为人类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文导向,为历史发展增添巨大的精神动力,美学关心的是人的本质、价值、潜力、目标、成就等一系列终极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和优化人的情感生活、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精神旨趣等根本性的问题。美学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得美育的重新定位具有内在的依据,当代学校美育应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导向,以培养和造就青少年新型的文化品格为神圣使命。

    其次,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也就把美育与德育区分了开来。德育偏重于思想观点、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美育则偏重于精神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与德育相比,美育进入了更为宽广的文化领域,更富于文化的意味,这一点也就决定了美育与德育在内容、形式和性质上的重大差别。

    其一,德育是一种规范教育,它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理智力和意志力,使之能够按照一定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而美育则是~种发展教育,它注重在审美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建构力,并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去引导他们发展个性和人格。其二,德育是以理服人,重在说服、训示和灌输;而美育则是以情动人,重在引导、启发、劝诱,它要调动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和领悟,依靠学生精神的自我建构,来达到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因此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育,在美育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其主动性和自由度。其三,德育注重社会人格的培养,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服务;美育则注重个体人格的培养,更多关心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更多强调实现自身价值、发挥个人潜力、健全个性心理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建立一种更加合乎人性的、合理完善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准则。总之,拿德育与美育作比较,前者偏于社会尺度,后者偏于个性尺度;前者遵循现实性原则,后者遵循理想性原则;前者持社会本位,后者持人本位,因此尽管美育与德育可以相互渗透、补充和辅助,但是二者却不能相互包容、取代和排斥。

    再次,美育的人文精神在本质上是形而上的,理性化的,带有很强的理想色彩,它常常表现为一种人文理想。这种人文理想只是一种价值观念,它不完全属于知识的领域,是一种价值界定意义的界定,它通过提供某种信念和信仰的概念、范本以凝聚整个社会的精神结构,使得时代精神、社会心理和民族风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之上,使得人们的社会行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行为保持一种健全、合理、向上的趋势,进而有效地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一般说来,健全的社会价值体系必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现实价值观,一是理想价值观。这二者相互抗衡、相互制约,使得整个社会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价值体系的建立也必须有这两个部分,现实价值观讲究功利性、实效性、自主性和本位性,凭借这种现实价值观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是也可能导致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良风气的滋蔓,这就需要理想价值观来加以制约,加以引导,以信念、信仰的冲动力来制衡经济的、物质的冲动力,理想价值观并不强求人们必须如何行事,而是靠信念、信仰的精神力量感召人们应当如何行事,进而形成一种既讲究实效。又承担道义,即主张竞争,又鼓励互助,既承认利益原则,又强调义利并重,既保护个人利益,又明确社会义务,即重视行为的目的性,又提倡手段的合理性这样一种整体社会价值体系。学校美育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人文理想便归属于理想价值观的范畴,它通过向青少年提供某种审美理想的概念和范本,对其人生态度、人格境界、心理结构、文化素养发挥规范和引导作用,进而培养和造就一种新型的文化品格。

    第四,当代学校美育不应全盘照搬西方模式,也不应简单地回归传统,而应立足于当代,立足于中国,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社会文化环境带来的变革和进展,应善于发现和大力弘扬当代精神结构中那些具有生长性和生命力的因素,那些具有超前性和未来性的要点,例如当代人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主体意识和风险意识结构,当代人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优化的知识结构,当代人的创业精神、开拓精神和务实精神,当代人勇于选择、勇于实现自身价值、勇于承担责任的胸怀,当代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等等。当前学校美育应以这种新型的时代精神为核心、为基点,去凝聚和整合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优良传统,以及西方文化中积极有益的成分,达到一种既体现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又融汇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现代建构,形成一套可供具体实施的新体制,新规范、新内容。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关系需要很好解决,其一,要解决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问题,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思想原型深深地凝结在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之中,其中许多因素已经不适合于现代,尤其是不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属于死去的东西,如保守主义、平均主义、中庸之道等,但也有不少方面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属于仍然活着的东西,例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重义轻利的人格境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等等。当代美育的一大任务便是以当代新型的精神结构为标准,激浊扬清、去芜存菁,在现代条件下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到发扬光大。其二,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同样存在着一个现代转换的问题,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着与现代生活和现行体制不相一致的方面,这就需要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使之与新的时代精神相互接轨。

    其三,对于西方文化中积极有益的成分应持“拿来主义”的态度,而不应一概拒之门外,西方文化中存在着许多负面因素,但同时也有大量正面因素,后者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同样是建构当代文化可贵的思想资源。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大可不必厚此薄彼,民族虚无主义固然不对,国粹主义也显然是错误的。如何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造和运用,这也是当代美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总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孕育的当代新型文化为本位,在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五四”新文化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多方对话中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在促进其他文化形式向当代新型文化的转换过程中实现美育的当代建构,这应该成为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四、根据以上对于当代学校美育的再认识,提出以下几条具体实施意见:

    首先,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问题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应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来加以认识。当前学校美育的正常开展,需要一个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需要社会美育和家庭美育的积极配合,这就需要提倡一种全民重视教育、重视美育的风气,特别要加强政策宏观调控的力度,使得学校美育的正常实施得到有力的政策保证。目前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认识尚不明确、尚不一致,我们的文化政策尚不健全,相应的文化法规尚不配套,造成了认识上和实践上的种种偏差和失误,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及时的纠正,从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以期造成一种有利于学校美育、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

    其次,学校美育的正常开展还有待于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必须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基本精神,重新认识学校美育在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培养和造就青少年新型的文化品格这一战略目标,在美育中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有力的人文导向,把美育的重点转到提高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文化素养和精神旨趣的总体水准上来。

    同时也必须将美育的战略地位和战略目标明确列入我们的教育方针,使之取得立法的形式,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上得到有力地贯彻和具体地实施。

    再次,学校美育必须依靠教师去实施和完成,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也是保证学校美育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要采取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稳定教师队伍等积极措施,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本身也面临着提高自身素质的问题,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特别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种新型的文化品格,在价值观念,人格境界,文化修养,精神旨趣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准,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第四,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应保证并适当增加美育的比重,应在其他课程中渗透美育的内容,还应在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美育,同时要改革和更新美育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其现实感和实践性,使之与世界范围内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成就相一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展望未来、接触社会、体验人生,以利于塑造一种新型的文化品格。

    最后,要重视教材建设,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组织力量编写适用的美育教材,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由国家教委牵头,组织美学界的专家学者、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美育的教师以及分管相关工作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通力合作编写全国通用的美育教材,使得学校美育的实施具有相对一致、相对稳定的依据和规范。

    参考文献:

    约翰·奈比斯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阿尔温·托夫勒,未来的冲击,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路易·多洛,个体文化与大众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