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一章 在理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遇到大灾大难则面向东南高喊三 声,可逢凶化吉。

    三、教规

    该教主张三教归一,不强调供奉偶像,公所中除圣宗(即观音)像及羊祖、尹祖像外,没有其他神像。只烧檀香,不许烧线香。没有法器,只有葫芦、艾瓢之类。叩头称“下参”,其姿势与常人稍异。信徒可在家供奉圣宗像,每天下参53次;默念真言,或诵读《白衣观音神咒》等。领众号称出家人,实际上是老而无依,被认为有“道行”的信徒。做了领众即长驻公所,不再回家住宿。信徒有男有女,男称大众,女称二众;女领众称法师。该教每年有三个节日:农历三月十一、十月初三和腊月初八。但一般只庆祝腊八。事先广为捐募,届期公所要搭棚、悬灯结彩,举行一种名为摆斋的宗教仪式。在某一公所属下的信徒都要去“捧斋”。这一天还要“点理”(收新道亲仪式)、“放法”(选定下任领众仪式)、吃素席、舍“结缘豆”等。

    在理教创立时,羊宰并没有建立一套组织制度。尹松岩接掌教权后,在理教的组织制度才逐渐完备。尹松岩自称领正,下设承办、催众、挡众、坐山等教职。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设帮、培、监、护四座,协助领正处理教务。

    在理教的历代领正均以“来”字命其法名,以表示身份平等之意,并始终贯彻“传贤不传子”的教权继承制度。领正生活费用自理,或由信徒自愿供给,因此历代教宗与各地领正均没有因传教而致富,一直过着布衣粗食的俭朴生活。

    早期在理教具有明确的反清复明思想,但随着清政权的日益巩固,这种政治意识也就逐渐淡化乃至消失了。特别是尹松岩接掌教权并建立公所以后,在理教由秘密运作走向公开活动,日益变成一个以戒食烟酒、兴办公益事业为宗旨的宗教慈善团体。

    四、影响

    在理教的宗教活动主要为摆斋和朝圣。摆斋一般在腊月初八举行,斋款为募捐所得。朝圣是祭扫羊宰和尹松岩的墓地。尹松岩掌教时,开始以摆斋所剩余款,派人到津城内外大街小巷救贫济困。此后,历代教宗与各地公所领正继承这一传统,都将济困扶危、兴办公益事业作为在理教的主要任务。进入清道光朝以后,鸦片流毒全国。在理教不失时机地将戒食烟酒、尤其是戒吸鸦片作为重要任务进行宣传与执行,并制作戒烟药膏向社会发放。

    在理教于清光绪九年(一八三三年)被清廷认可,并迅速发展成为盛行全国的大教派,甚至连维新志士谭嗣同也于戊戌变法前在天津加入在理教,以探其如此盛行之奥秘。

    此外,在理教还举办一系列慈善救济事业,如光绪末天津在理教建立公善社,引导世人爱惜字纸,向寡妇发放救济款物,对贫民死亡施舍棺匣,掩埋无主尸体等,以及春季种痘,夏施暑药, 冬舍棉衣等。一九一三年,李毓如与理门闻人苑文鉴联合北京理门公所徒众,组织中华全国理善劝戒烟酒总会,出刊物《理锋》。此后各省纷纷成立分会。

    一九三三年,全国性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理教联合会”成立,各地相继建立分会,使全国在理教公所达三千个以上。抗日战争时期,北京理门首领谢天民勾结日本,成立中国理教总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据理门张国禄回忆录,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六年,北京理门徒众有十万人。(未完待续。。)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