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宽县有个拖拉机厂,开始的时候安平还有点吃惊,觉得像什宽这样贫困县居然能有一家代表现代农业机械化型的企业,简直是了不得的事情,可深入了解了一下,安平才觉的自己有些大惊小怪了,这个拖拉机厂并沒有自己想像中那样,既沒有生产规模,也不具备生产技术,虽然也生产拖拉机,但拖拉机上的配件,大都是从外地采购的,说是厂子,实际上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组装车间。
计划经济时期,拖拉机厂也有过辉煌的一幕,最高时年产拖拉机超过四万辆,一度成为什宽县财政的支柱型企业,只是这几年,市场竞争越來越激烈,品牌技术、质量管理、市场销售,每一个因素都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像什宽拖拉机厂这样的组装企业,缺少核心技术,主打产品的品牌一直叫不响,加上销售上频频出现问題,已经像风中的残烛一般,半死不活的支撑着,随时都有可能走到生命的尽头,而全厂八百多的工人,现在有一大半都跑出去自谋出路了,有人戏称,站在劳务市场捡活的那些人中,只要是点焊的,补胎的,修车的,通下水的,基本上是拖拉机厂的职工。
随着县食品厂改制成功,职工都被召了回去签属劳动合同重新上岗的事情在县里传开了以后,一度在全县的企业中引起了震动,不少职工都期待着县里能有些大动作,帮助自己的企业重新恢复生产,而拖拉机厂已退休多年的老厂长,一位接近八十岁的全国劳模,更拖着久病的残躯找到了县里,恳求安平给拖拉机厂一个重新焕发生机的机会,那一刻,老厂长声泪俱下的恳求,直让安平有种痛彻心扉的感触。
也正是与刚正不阿,一心为公的老厂长深入交谈之后,安平对县拖拉机厂上了心,也不停在琢磨着该如何去做,才能让这个风雨飘摇的企业浴火重生,而这一次安平到拖拉机厂來实地调研,就是要全面地了解实际情况,为拖拉机厂找出一条发展的道路。
站在拖拉机厂的大门口,厂子的大门紧锁着,透过锈迹斑斑的铁栅栏往厂区里看去,参次不齐的杂草长满了空旷的院子,一栋栋的厂房、库房都被黝黑的大锁头锁的严实,排列在大门内的光荣榜上的玻璃早就被砸的粉碎,上面的照片经过风雨的侵蚀已经脏的都看不出人的模样來,整个拖拉机厂静悄悄的沒有一点声音,满眼处尽是一片破败潇条的景像,与刚刚果汁公司那种机器轰鸣的场景明显形成了两个极端。
“当当当,有人吗……”司机小愕用力的晃动了几下大门,高昂的叫喊声极具穿透力的一层一层往厂区内钻,隐隐中竟有回音在飘荡,只是,老半天也不见一个人影。
“县长,拖拉机厂已经停产有一年多了,这会工夫怕是连看门的都跑沒影了,咱们……”喊了半天不见一个人影,小愕的耐心一点一点的消耗光了,转过头來就想向安平建议结束调研,只是看到安平紧皱的眉头和四下张望的目光,顺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走,咱俩到里面走走,看看情况……”既然來了,自然不能一无所获的就回去了,四下张望了一下,安平看到不远处就是一趟趟的居民房,虽然破败不堪,但大体上都是一个模样,不用说就是拖拉机厂的职工家属区,了解企业职工的状况也是安平调研的一项,走一走,看一看,或许也能有所收获。
拖拉机厂的家属区是围绕着职工宿舍先后修建起來的,规划的时候沒有考虑长久的发展,一条条巷子窄的只能空纳五六个人并排走过,巷道两旁污水横流、垃圾成堆,散发出阵阵的恶臭,偶尔垃圾堆里窜出一只脏兮兮的野狗,冲着两人呜呜的一阵狂吠,许多房子挤在一起,经过了多年的风吹雨打此时已经尽显破败的景象,这里已经成为了名幅其实的棚户区,贫民区。
“县长,你看前面有一个修车棚……”拐过了一个弯,终于看到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铺子不大,铁皮打成的烟筒探出了窗户,突突的往外冒着黑烟,一个四十多的中年汉子正在铺子门口忙碌着,小愕是什宽的坐地户,虽然对拖拉机厂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却也知道厂区周边的住户不说都是企业的职工,至少也有一定的关系,立刻向安平建议了起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