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序;前言;缘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的情感和态度,以及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学校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放飞心灵,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属于他们的世界。可是今天的学校却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成绩的提高上,极大地忽略了孩子的心智,以至于我们今天辛苦培养的人才即便通过了分数的考察,却很难在社会的发展中跟上步伐并站稳脚跟。

    在漫长的探索与等待中,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个看似出乎意料之外,实则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我们确立的“爱与创造”的育人目标。当回过头去看50多个分解后的指标时,我分明从中看到了一个现代心智健全人的影子,不管这个人是企业家还是教育家,抑或什么“家”都不算的平凡的人。于是,我释然了!

    (二)新英才教育主张的思想源泉

    爱与创造,其实是具有普世性的命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财富。西方学者对此有过不计其数的论述,中国的先哲也有过深刻的思考。中国的教育应当从世界文明发展中吸取思想精华。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新英才学校派出专人赴海外学习,借鉴他们的办学经验,改革我们的教育。但这绝不意味着新英才学校会照搬照套西方的做法。我想当我们放弃了思想的内核,去学习所谓先进办学模式的时候,教育很可能陷入一种繁华假象的泥潭。

    中国的教育要扎根于中国的社会。我们要从当下的社会中寻求发展的动力,从未来社会可能的变化中明确育人的价值取向,也要从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中吸取养料。我非常庆幸能够在新英才学校育人目标体系中看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非常庆幸我们能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正是在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理念的指导下,新英才学校找到她生命的源泉,找到她思想的源泉,新英才学校才有可能带着她独有的情怀,抛却名利,坚定执著地坚守着她的教育理念。也正是基于此,尽管新英才是一个民办教育机构,却吸引了一批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为了教育的理想走到一起。这群年轻而执著的教育工作者勇于创新、勇于拼搏,希望能给中国教育添加新的色彩。

    (三)新英才教育主张研究的历程

    从最初接受教育、思考教育再到后来创办教育、研究教育,我的一生都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十几年前,我接手了厦门英才学校,正式开始了我办教育的生涯。

    身临办学一线之后,我逐渐看到了很多教育问题和现象,开始了对教育的思索和实践。然而,思索越多,困惑也就越多。2007年,当我怀着对教育的憧憬创办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的时候,所有的疑惑和思考就更加强烈了。后来,我把当时很多的想法集成了一本书——《为教育呐喊》,用一种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我对当下教育的思索和叩问,也包括我对未来的忧虑和希望。而正是这些思索、叩问、忧虑和希望,在我的内心慢慢地汇集成一种力量,让我决心直面问题、迎接挑战。

    2009年,为配合新英才学校的发展,我专门成立了新英才教育研究中心,组织起一个专业的团队来系统地思考、研究和探讨这些教育问题,回答心中曾经的困惑。我知道,当我们自己无法回答自己的时候,去质问别人是没有意义的。这本《新英才教育主张》就是研究中心的初步成果,也算是我对自己的一些回答吧。2011年,我成立了“无名”杂志社,希望从另一个角度来继续观察教育、反思教育,用一种具体而丰富的方式表达我们相对纯粹的教育理想。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将回归到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和厦门英才学校,转化成一线教育实践改革的动力。

    眼前的这本《新英才教育主张》,承接了《为教育呐喊》中所提出的教育疑惑和问题。它试图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同时也开启一项改革的实践。虽然它目前看来并不完善,但它标志着新英才教育不仅有了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教育主张,而且在实践中也开始了大胆的教育改革和尝试。

    江河不竭因其有源,树木参天根系大地。新英才教育主张的提出只是一个开始,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里面,尽管有很多是我多年从事教育的实践感悟,但事实上它还非常稚嫩,所以我期待它能够在大家的关心、呵护、批判和指正下健康成长。

    踏上教育征途的人们不会轻易停歇,因为这是通向心灵的朝圣旅程,每个人毕生都在成长的土壤中找寻自己的答案。而今,对于新英才而言,那答案之一就是——爱与创造!在学习借鉴了东西方千年的教育理念,在众多教育精英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催生出了我们以“爱与创造”为核心的育人目标体系。每每提及这几个字,就像唤着孩子的乳名般,让我内心瞬间盈满了温暖、慈爱与无限的希望,让我有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激情与壮怀。

    我希望,中国教育能发出一点声音,哪怕这个声音还非常非常的微弱;我希望,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呐喊,哪怕这个群体还非常弱小。但是这群人一定是执著的探路者,他们的心里一定怀着对孩子的爱,他们懂得在世界的善恶对错间智慧地平衡,他们怀着无限的创意、怀着对中国教育的无限期待;以平凡朴实的方式,遵循教育的本质规律,谱写真实持久的教育繁华,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育出当之无愧的新英才!

    蓝春

    2012年10月24日

    缘起

    我们都很清楚,帮助孩子赢得一次考试易,赢得一生成功难;教给孩子明确的知识易,培养孩子内隐的能力难;让孩子学会一时的技巧易,磨练出高尚的品格难。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需要一些耐心,更需要一种舍近而求远的精神。

    在当下的社会,每一个人都脱离不开关于教育的话题。大家都在关注教育、讨论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教育太重要,它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的教育还不尽如人意。

    比如说,相对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明显落后,难以应对来自未来的挑战;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还存在多种问题,揠苗助长的现象普遍存在,教育中的主体错位屡见不鲜;应试的压力依然盘亘于孩子的心头,学校往往把考试作为绝对的指挥棒,甚至将其作为办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以至于饱受诟病……

    这些教育中的怪现象,让我们看到了当下教育在实施过程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也让我们不禁反思其背后的原因。

    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其著作《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中反思了当前哈佛大学教育的问题。“课程内容比以前更加丰富了,但课程已不再围绕那些普遍认同的理念来设计;教授们依旧给学生们打分,但这些分数已经演变成学生进入研究生院学习的资格,而不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的教学反馈;纪律制度已经演变成可以辩论的‘小小法庭’,而不再是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年轻人成长、培养具有责任感公民的路径。……简而言之,大学已经忘记了更重要的教育学生的任务,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让他们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毕业时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m].侯定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10.

    在哈瑞·刘易斯看来,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背后的原因是大学忘记了教育的基本任务。事实上,不仅仅是大学,忘记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现状。

    那么,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赋予我们的孩子怎样的素质”?这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认真反思和面对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回答。然而,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澄清不足,直接导致了当前教育在孩子培养上的偏颇——我们经常发现,当孩子来到学校,经过十几年辛苦的教育和训练之后,他们只是掌握了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却不能独立地解决现实问题,获得起码的生存能力。比如: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通过了无数考试,却无法用英语与他人清晰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在语文课上,学会了千万个文字和复杂的语法,却不能用其组织成一篇逻辑通畅、言之有物的文章;在物理课上,学习了电路的原理,解出了串联并联的难题,生活中却连一个灯泡也换不了……

    如果说: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不能赋予自己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让他们可以独立生存;所学的知识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不能转化为日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本武器”;当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发现现实的社会是另一番景象,而自己却无力应对。那么,不能不说,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基本任务。

    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但是,我们随便翻开一本教材,走进一间课堂,可以发现对知识、技能、方法的传授比比皆是,但是对心灵的关注和真善美的弘扬却少之又少。我们能够学到数字的运算,却很少体验数字的美;我们能够记住太阳系行星的名字,却很少谈及宇宙的博大;我们能够学习人体的结构,却很少去赞叹生命的神奇……

    如果说,一所学校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神奇与快乐,不能让老师感受到教育的神圣与幸福;一所学校只传授外显的知识与技能,而不能想方设法滋养孩子的精神,不去呵护孩子心灵的宁静;一所学校只会用功利化的评价来证明学生一时的成绩,而不去引导学生追寻永恒的价值。那么,教育就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基本任务。

    不可否认,除了个体培养的功能以外,教育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包括道德的培养、文化的传承、价值的塑造、责任的担当等等。当下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一直延续,实施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可是,我们把这些仅作为信息传授,却忽视了“赋能”的环节,有太多高、大、空的理论,而缺少与孩子生活相贴合的知识。说到文化传承,我们看到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特别注重对孩子进行国际化的教育,学外语、学高尔夫、学西式礼仪,从小就去国外旅游体验生活……但与此同时,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经典,忘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鉴赏中华文化、中华艺术之美的孩子(也包括大人)比比皆是……

    如果说,当我们的孩子们记住了道德伦理的条款,记住了英雄的名字,却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合理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时;当我们的孩子学会了外语,学会了西式的礼仪,却不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不能对其进行鉴赏与传承时;当我们的孩子知道如何满足自身的**,实现自己的权利,却毫不关心祖国、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失却了这种大情怀时,那么,教育就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基本任务。

    当然,我们都很清楚,帮助孩子赢得一次考试易,赢得一生成功难;教给孩子明确的知识易,培养孩子内隐的能力难;让孩子学会一时的技巧易,磨练出稳定的品格难。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需要一些耐心,更需要一种舍近而求远的精神。

    那么,面对这些,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作为教育的思考者和探索者,新英才教育研究中心在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的支持下,在党和国家一系列的人才规划和教育政策的指引下,不断进行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我们研究理论,通过分析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思考适宜于国内民办教育的理念和方式;

    我们研究历史,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学习和反思,探索培养面向未来的中西合璧的卓越人才的方式;

    我们研究趋势,通过跟踪国内外教育理念和技术的进展,随时把握人才素质的培养趋势和未来学校的动向;

    我们研究学校,通过派驻专人,对美国著名的高中安多福中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长期调研;

    我们研究孩子,通过运用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来了解个体学习和发展的秘密……

    所有的这一切,只是基于我们对当下教育的一些分析和判断。每个时代都有其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每所学校也都会有其所关注的教育话题。不同的关注将会导致不同的价值选择。而一所学校的态度、选择将决定其所为。办一所随波逐流的“好学校”,还是办一所有独立教育追求的“个性化的学校”?——新英才选择了后者。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