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的起义一样,起义的初期义军总是势如破竹,他们焚毁官府、寺庙和豪强的住宅,这里要说一下焚毁寺庙,大部分人认为,我佛慈悲,为什么要焚毁寺庙呢?提这个问题的人在历史这个学科上有很大的盲区,寺庙,历朝历代都是兼并土地极其多的。
钟相义军到处诛杀贪官污吏,将地主的土地分给起义将士,起义军制定了自己的法律,把杀贪官这种行为称之为“行法”,顾名思义,也就是施行法律,把平分贪官污吏的财产的这一行为称为“均平”,而宋朝的原来的法律则被斥责为“邪法”。
起义军是中国法制的先行者,他们的立法对劳动者加以保护,所以义军得到了底层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认为起义是“天理当然”(语见《宋史》)。
地主阶级一向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钟相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让各地的官员绅士十分惊恐,他们热烈欢迎朝廷的军队,并组织地主武装配合宋军镇压。
然而宋军却屡屡失败,起义军却越战越勇。
接下来,宋军开始了和历史上如出一辙的熟悉的套路,用马保国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来骗,来,偷袭。
他们偷袭了钟相,偷袭的方式非常卑劣,正面交战打不过,于是乎他们派奸细悄悄混入钟相军中作为内应,在内奸的里应外合之下,钟相大意了,没有闪,结果起义军的营寨被攻破,钟相和他的儿子被俘。
被俘之后,直接说结局,也没有别的结局,只能是遇害。
残酷镇压、无情打击,是宋朝朝廷以及宋代地主阶级应对农民起义的不二法门。
已成燎原之势的钟相起义因为钟相的遇害熄火了不少,但是这火焰,还没有完全熄灭。
钟相就义之后,起义军公推杨幺为首领,带领他们与官军继续作战。在杨幺的领导下,起义军在战略上终于有了大的突破,他们搞平战结合,于洞庭湖沿岸建立营寨二三十所,平时从事生产,而且他们注重扬长避短,起义军擅长水战,而大宋官军则是长于陆战,一打起仗,起义军就登上船,跑到水面上,先跑,你追不上,你累了,他再来。总之,十六字口诀,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起义军充分利用洞庭湖的复杂地形,来了个水路两栖作战。宋军不敌,连连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怙恶不悛”的“乱臣贼子”,大宋朝廷上上下下可真是头疼,一开始任命了一位文官担任镇抚使,给他配备了十万大军。
到前线临了,这位文官突然发现,官军的武器竟然还没有义军的好,尤其是战船,更是短板中的短板。
好吧,那就不惜血本去造。
结果很有意思,还是打不过。起义军的船很大,上面装备了拍杆,这玩意儿好,一拍直接就把南宋军队的战船直接给拍到水里,船上的将士直接到洞庭湖里喂鱼去了。
这可怎么办?那就继续下血本。
可是还是打不赢。宋朝方面通过仿造义军战船,建造了车船,这是一种安装了特殊转轮的特殊战船,水手可以通过踩踏转轮去操纵船只进退,每个车船能载士兵一千余人。不过,起义军利用其对当地地形、环境的熟悉,还是想出了破解的办法。
当宋朝官军用车船攻打起义军的水寨之时,被起义军巧妙引到水浅的地方。龙游浅水,尚且要遭虾戏,更别说这些活生生的人!这些体积极其庞大的战船迅速搁浅,在淤泥里动弹不得,全部落到义军手里。
起义军于是就用大船拍沉宋军的小船,再用小船吸引宋军的大船到水浅的地方,屡战屡胜,屡试不爽。
此时的义军达到了极盛。他们拥戴钟相的幼子钟仪为太子,称杨幺为“大圣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