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些疑惑,对王闰之说:“为什么我不论要干啥,你都会未卜先知?能告诉我究竟是为什么吗?”
王闰之爽朗的笑了:“这么多年的夫妻,有谁比我更了解你?”
苏轼也笑了,边笑边想:现在,我要更努力,只为了,我们想要的明天,我会好好的珍惜这份情谊。
但一切,不努力是完全不行的。不过,你需要有一定的才情,努力才会起到相应的作用,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大家往往只是记住了这一句,忽略了这句话的上一句“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没有用。”
这一刻,属于苏轼的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到来了。苏轼挥笔,洋洋洒洒,写下一首《定风波》。这首词,与苏轼的名字一样,光耀千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人世间第一等襟抱,同样也是人世间第一等旷达。
因为这首词,很多人记住了苏东坡,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苏东坡能有这种胸怀,王闰之功不可没。王闰之,在用自己的一切为苏东坡写出好诗好词好文章铺平道路,从种地到做饭甚至再到苏轼创作这首词之前为他烧好的洗澡水,热好的姜汤,我们就可以知道,尽管苏轼在诗词与文章中提起她之时总是喜欢使用“老妻”这个毫无美感的词,不过,在苏东坡的内心里,王闰之永远是最美的,没有之一。(王弗已经去世,不参与排名,请某些读者不要在此处钻牛角尖)
日子总还是要向前走的,没有田间的挥汗如雨,哪有阴凉地里的浅斟低唱。
生活也不总是和和美美,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磕磕绊绊。
这一年的六月份,酷暑难耐,这时,家中的老黄牛突然生病了。老黄牛不吃不喝,蔫儿了一般,一动也不动。
这可把苏东坡急坏了,他心想:这牛,可是我们这一大家子的命根子,不仅如此,这头牛,还是从官府那里借来的,如果病死了,可怎么赔,那可赔不起啊!可是,这十里八乡,我去那里去找兽医呢?
苏轼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是这头牛如果真的死了,那么全家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他想去牵牛,带牛到处找找兽医,因为他又没有兽医的联系电话,兽医不可能主动来找他。他上去牵牛,牛一动也不动,苏东坡都快要急哭了,他冲上去,面对老牛,既不敢打,也不敢骂,他朝着老牛跪下了:老牛,您可怜可怜我吧!您的命抵得上我的全部家产呢,您快快起来啊,我要带你去看病,给个面子嘛。您要是死了,我刚刚脱了贫,又要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再说,治好了病,您自己不也开心吗?
老牛还是一动不动。
苏东坡真的是没有办法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像个孩子一样。
这时,王闰之从街上买完菜回来了。
苏东坡一边哭一边说:“这老黄牛恐怕是没有救了,接下来的日子可咋么过啊?”
王闰之走上前去,一看,情况确实不太妙,这牛已经口吐白沫了。你想想,一个家庭主妇,面对牛生病,那肯定是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之下,一百个家庭主妇都会对这头牛判死刑,而王闰之却是第一百零一个。王闰之想办法,让牛张开大嘴,看了看牛舌头。
王闰之说:“这头牛还有救。”
东坡先生立马不哭了:“那我应该怎样做?”
“很简单,牛并没有生太大的病。你去弄一碗青蒿粥。”
“好的。”苏东坡立马照办,不敢怠慢。
很快,青蒿粥熬好了,等了一会儿,降温至常温状态,王闰之捧着这碗青蒿粥,一口一口喂给老牛吃。
“老牛竟然吃下东西了!”苏东坡高兴得又蹦又跳。
而更令苏东坡高兴的是,一个时辰过后,老牛竟然好了,显得很有精气神,可以下地劳动了。
苏东坡深情地看着王闰之:“你为啥能这么快就治好了牛的病?”
“这个嘛,之前还没嫁给你的时候,我不像姐姐那样饱读诗书,倒是在闲暇时间读了一些农书和兽医方面的书,其中就看到过牛生这种病的案例,当时就默默记下来了,真没想到,今天竟然用上了。”说罢,她走进厨房做菜,苏东坡在屋檐底下感慨了好久好久:要是她姐姐王弗没有去世,和我一同受苦受难,面对生活中接二连三出现的问题,能像她这样得心应手的去处理吗?
不过,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