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五、武学圣地--千载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千载寺位于河南博爱县城南9公里的唐村西北隅的运粮河龙头桥南,博爱至内都公路之东畔。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68年),原名无极寺;北魏太平真君年间(440年~450年)魏太武帝灭佛,更名为无极庙;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453年)恢复旧称;东魏时更名为无极寺,后改为千载寺。

    千载寺坐北朝南,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寺院第一进殿宇有三教堂、禅道学舍、无极殿、绩善亭和钟鼓楼;第二进殿宇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为太室祠(练武厅)。寺院的东西两侧均有廊殿,分别塑着菩萨圣像及唐代三教僧十力大师的圣像。千载寺规模宏大,各殿殿宇巍巍,重檐斗拱,蔚为壮观。

    千载寺东为三圣门,内有孔圣殿、伏羲殿、文王殿;再东为太极门,内有八卦门、太极殿、老君殿、孙真殿、祖师殿等。千载寺为千载寺、三圣门、太极门等建筑的统称。千载寺内原碑碣众多,达百十余通,其中,有东汉末年徐庶之母所撰碑,北魏僧惠造像碑,道家名宿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所撰碑,司马懿寻根祭祖碑,无极图碑,千载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千载寺僧十力传碑等,均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这些碑碣,解放后屡遭破坏,徐庶之母撰碑裂为数块,散落民间。其他碑碣,唐村在龙头桥西修水打磨时,均作为建筑材料,充作磨基。千载寺有一巨形铁钟,约铸造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现存放于东王贺汤王殿。

    总之,千载寺是一座以弘扬释、道、儒三教为宗旨的寺院。寺内备列释、道、儒诸神殿宇,文武兼备,戒律互尊,养生共修。

    同时,千载寺武学传统久远,武术文化深厚。从“无极寺”、“无极庙”的命名上,就可以推测该寺可能与无极拳有关。《北魏僧惠造像碑》,曾明确记载千载寺为“无极之乡”、“无极故里”。《北魏僧惠造像碑》,原位于千载寺山门之内,立于东魏武定三年(545年)七月,今仅存残碑。清道光五年(825年)《河内县志》载有全文,其中有“故能振馨风於冲漠之野,击玉磬於无极之乡”,“千载寺有魏大法师、故沙门都法恩,起妙因於初心,建净业於无极故里”之语,由此可以推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具体来说,至少到东魏时期,博爱唐村千载寺就被称之为“无极之乡”、“无极故里”。但由于文献的缺失,我们无法找到千载寺被称之为“无极之乡”、“无极故里”的最早记载,同样无法发现何人最早在千载寺创立“无极拳”。

    唐时,千载寺住持李道子,号十力和尚,“以弘三论为务”,创艺了无极养生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记曰:大唐贞观赐李氏名儒子,字道武,号十力僧,游化号道子,河内人,隋大业十年二月二日河内无极寺域,三教门弟神龙降凡,马兰草母诞世。少即聪,目过不忘,文、武、医、易、博、艺皆修,《涅磐》、《摄论》、《黄老》经通,弘扬释、道、儒三教,融易以《大明渡无极经》、《易筋经》、《道德经》、《黄庭经》、《千金翼方》,导引吐纳,创艺无极养生武功,练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