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要引导孩子,一想到自己的父母,就要想到别人的父母。孩子体会到这一点后,就不会因各种原因而伤害别人的身体。这样,那些因恋爱不成就杀死对方,甚至一起殉情的极端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可见,教导孩子懂得“身有伤,贻亲忧”是保障孩子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法宝,所以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学习这句教诲,为他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当我看到那些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因种种原因而跳楼自杀结束自己生命、劫杀别人的报道的时候,我就非常痛心,也非常感慨,如果这些孩子能够从小接受圣贤的教育,懂得“身有伤,贻亲忧”的道理,他们便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行为。我真的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与圣贤同行,接受《弟子规》的教育。当然,我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为人父母者认识到这本小册子的神奇力量,相信它,学习它,让自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
孩子的品行、德行代表着他所受到的家教和他应当传承的家风,别让孩子的不良行径辱没了父母和祖宗。
没有那个父母不希望孩子具备高尚的品德,如果孩子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我们不但会伤心,还会感到羞耻。“德有伤,贻亲羞”就是说,如果孩子的德行有所缺失,就会给父母和家族蒙羞。
一位服刑的犯人学了《弟子规》之后,写出了这样的心得:“以前,我觉得父母对我不够关心,所以就故意做坏事报复他们,当我进了监狱时,我居然觉得如愿以偿了。但是,自从学了《弟子规》,特别是学到这句‘德有伤,贻亲羞’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错误,我真是太不孝了。想想看,虽然我一个人身在监狱,而我的父母也同样像生活在监狱里一般。他们不敢出门,生怕街坊邻居在背后戳他们的脊梁骨,他们也很少与亲戚往来,因为他们总觉得抬不起头来。每次想到这儿,我就特别难过。我下定决心,服刑期满出狱后,绝不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绝不让他们再蒙羞了。”
是啊!孩子的行为映衬了他的家教,如果他的行为有所偏颇,别人就会说:“有人养,没人教。”“没家教。”我们当然不希望听到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就要让孩子明白,他的言语行为绝不仅是他个人德行的体现,同时也代表着他的父母、家族,甚至是祖宗的道德品质。因此,人们看到坏人干坏事的时候会说:“他们家祖上没积德,出了这个败家子。”
相反,如果孩子品德高尚、学业有成、有所建树的话,不但我们感到光荣,家族也会以孩子为荣,真可谓是光宗耀祖。正如《孝经》所云: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啊,孩子能以自己的德行显示父母的德行,就是孝的终极体现。如果孩子懂得这番道理,怎么会不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激励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呢?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若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会怎样呢?
天下的父母大都是爱孩子的,当然,不排除一些父母或继父母对孩子不好的现象,但毕竟是少数。作为子女,无论父母对自己怎么样,都应该孝顺父母。这句“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的意思是:当父母爱我时,做到孝顺并不难;如果父母不喜欢我、讨厌我,但我一如既往地孝顺父母,才是贤德的表现。
而当今的孩子,面对我们的百般宠爱,都不一定能孝顺我们,如果我们讨厌他、嫌弃他,他能孝顺我们吗?几乎是不可能的。别说我们对孩子心存厌恶,就连我们偶尔用不理智的方式对待他,他都会和我们记仇,最后我们还得反过来给他赔不是。当然,也不是说父母不能向孩子道歉,而是说,现在的孩子根本不懂得“亲憎我,孝方贤”的道理,更不可能把它落实在生活中。
如果孩子觉得“父母对我好,我就对他们好;如果他们对我不好,我也不会对他们好”的话,那孝道岂不是一场交易了吗?如果是这样,孩子迟早会和父母对着干,甚至会出现打骂父母、杀父弑母的现象,那整个家庭不就因此走上了毁灭的道路吗?这句教诲就是告诉孩子:履行孝道是无条件的,是天经地义的,不是商品交易,唯有老老实实地落实,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才能维系整个家庭的和谐。
我们要借用故事让孩子深入理解“亲憎我,孝方贤”的含义。
周朝,有个孝子名叫闵子骞,他的母亲去世得比较早。后来,父亲娶了后妻,并给他生了两个弟弟。父亲常年在外,他和两个弟弟便由继母照料,继母对两个弟弟百般宠爱,对他却很不好,整日让他干重活粗活,但把好吃的、好用的都留给弟弟们。
冬天,继母用棉花为两个亲儿子做了棉衣,却用芦花给他做“棉衣”。用芦花做的“棉衣”看起来很大、很蓬松、很保暖,但是实际上一点儿都不保暖。对此,闵子骞一点儿都没有怨言,还是尽力侍奉着继母,照顾着两个弟弟。
一次,闵子骞驾着马车,拉着父亲和两个弟弟出门办事。恰逢天气寒冷,大雪纷飞,闵子骞一边驾车一边发抖,身体都快要冻僵了,马车一颤,脱缰了。父亲生气地责备他:“穿着棉衣还这么冷的样子,别人还以为是你继母虐待你,这岂不是陷你的继母于不义吗?”说完,还拿鞭子抽打他,结果鞭子一打,他的“棉衣”破了,芦花飞了出来。这时,父亲才明白马车脱缰的原因是闵子骞真的太冷了。
父亲一气之下,回家就决定把后妻休掉。此时,闵子骞马上跪下,央求父亲不要休掉继母,他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受冷,如果母亲离去,那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可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啊!”
他的这一席话感动了父亲,也感动了继母。从此,继母对待闵子骞如同亲生儿子一样,全家过得和乐而幸福。
可见,当孩子无条件地孝顺父母的时候,家庭最终的结局会特别好。
在古代,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比如“虞舜孝母友弟”的故事,等等。我们可以多讲给孩子听,孩子听多了,就会对“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句教诲有深刻的理解,自然就不会因为我们方式欠妥当的管教而与我们产生对立了。
我们也应该告诉孩子:父母不是圣贤,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也有误解你的时候,但我们的初衷一定是好的。如果我们做错了什么,绝不代表我们是憎恨你的,所以也希望你能理解我们的用心,不要错把我们的“爱”
当成“恨”。如果孩子的确对我们产生了误解,我们就要通过有效沟通化解矛盾,别让误解挡住了我们彼此间爱的传递。
孩子若能把“亲憎我,孝方贤”推广开来应用,一生都不会遭遇人际难题。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投缘”的人,不知什么原因,对方总是看不惯他,甚至总和他过不去。此时,如果孩子没学过“亲憎我,孝方贤”这句教诲,就很容易和对方对立起来,弄不好就会引发矛盾,惹出事端,最终导致两败俱伤。
可是,如果孩子从小读过“亲憎我,孝方贤”的话,就会懂得“无论人家对我好不好,我都不与人家计较,更不把对方的不好放在心上,还是好好跟他相处”的道理,这样,他不但不会为对方对自己不好而生气、郁闷,更不会和对方对着干,时间一长,就一定会感化对方,彼此成为朋友,这岂不是皆大欢喜?
所以,一句“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的教诲,暗含了一个人不计前嫌、不与人结仇的博大心胸。孩子若能做到这一点,不但能在生活中化解各种人际危机,更能因此获得更多人的尊重与拥护,最终一定会拥有顺心的学业、事业、家业,获得幸福的人生。
教子箴言
我们作为父母,总是心系孩子的安危,无时无刻不期盼孩子能够往好方向发展。然而,孩子未必知道我们的心,所以我们就要告诉孩子,让他因了解而懂得感恩,因感恩而懂得孝顺。另外,我们要把无条件孝养父母、恭敬父母的样子“表演”出来,使孩子通过我们的榜样懂得“孝”的更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