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 教育大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万事开头难,八零一一厂的厂办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师相继到位情况下,终于开张了。

    幼儿园暂时分为两个班,一个是爬爬班,就是还不会自己独立行走需要老师随时看护的班级,招收2岁以下的儿童。另一个就是中大班,将全厂大于2岁未到6岁的儿童都统一收拢管理,至少让职工能安心上班没有后顾之忧。

    而小学由于师资问题,暂时开设学前班到三年级,每年级一个班,招收附近5个单位的职工子女上学。

    为解决学校教学场地问题,八零一一厂将一栋物资仓库小楼腾了出来。一楼是幼儿园,二楼就是小学。

    俞美诗本想到幼儿园当老师,正好可以照看自家儿子周逸,但因为她年轻学东西快,被小学校长硬是要了过去。

    原打算幼儿园12个老师编制,而小学有20个编制,要求有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并从事教育工作优先考虑。

    但临近开学时,实际上幼儿园到了6名老师,而小学只有9名到岗。

    具体原因嘛,一是当时确实许多人不愿意当老师,怕跟臭老九沾边。二是原有工作单位不愿意放人,他们一时半会过不来。三嘛,就是八零一一厂地处皖南山区,原本有意向的人实地看了之后打退堂鼓跑了。

    不过八零一一厂为子弟学校对外招收教育人才,还是请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张国华,原先在沪江市物理研究所工作,是1958年交通大学的核物理系本科毕业生。

    他的妻子在1969年调到八零一一厂工作,现任财务科科长一职,为了解决夫妻分居以及远离大城市运动漩涡,趁此机会主动请缨调来山区工作。跟随他一同而来的还有刚满10岁的儿子,和年逾六旬的老母亲。

    厂长郑云德亲自跟张国华面谈了2个小时,从其口中得知了工厂办教育的困难以及应对之策,认定对方为小三线紧缺的教育人才。当场拍板认命张国华为八零一一厂办学校筹办组负责人,并且在教育科挂副科长一职。

    教育科是八零一一厂为了筹办子弟学校而新成立的部门,加上张国华本来就有副高职称,担任副科长一职也算是降级使用了。

    “子弟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方便职工子女入学而办。但不能光为了读书而读书,应该为了学到知识而读书,还应该为了他们的明天而读书。

    我们这一代人进山算是为了支援内地奉献了青春,看样子还得长期扎根,称之为奉献终身都不为过。

    这一点想必你和我都心知肚明。

    但我们牺牲了,可子女们是无辜,他们不应该因为父辈的选择而一辈子留在大山之中。可以的话,我希望他们能凭借读书走出大山,重新回到沪江这样的大城市。”

    38岁的张国华一番话可真正说到了郑云德心坎里,也说到了所有小三线职工的心底深处最敏感的地方。

    为何要千方百计办学校,还不是为了让小三线职工二代们将来能有一个更好的出路。

    “下面是我个人提的问题,并不代表组织。

    我想问一下,既然那你知道进山是一条艰辛又困难的道路,为何将小张也一起带来了呢?实际上,他完全可以留在沪江读书,走一条顺畅的大道。”

    要说郑云德最后悔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年将儿女的户口全部迁了过来,导致他们在读书问题上变成了借读生,平白遭受许多挫折。

    于是,他看到张国华一家就要重蹈自己的覆辙,既好奇又好心地提醒一句。

    “这是我们家开过家庭会议的共同选择,就算是小周也明白他此次进山跟母亲团聚所有付出的代价。

    不过他说了这么一句话,那就是‘既然爸爸你那么厉害,那我相信在你的教导下,我在山里也一样能考出好成绩。’

    借用他母亲的话来说,就是我将儿子绑上了自己的战车,以此来向大家明志并奋力一搏。”

    张国华的儿子刚10岁,上三年级,有着跟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而且身为天之骄子毕业生的张国华,有信心在自己培养下儿子也能长大成材。

    “我们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或技校,为职工子女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另外在教材方面,我们要统一使用沪江市教材,并以其为教育标准,向城市里的学校看齐。”

    进山之前,张国华就在心里谋划过从核物理研究转向教书育人工作的步骤。虽然一直从事科研工作,但他的眼界和能力却是毋庸置疑。

    尽管想得非常美好,但无情的现实却给了他深刻一击。

    以他的打算,先筹办幼儿园和小学,然后便是初中和高中。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