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赵巍家芦菇大棚的门帘,一股湿热气息扑面而来。
大棚顶部遮阳,只有底部四周留出一米多高的透明采光带,为芦菇提供生长所需的散射光。
“大家看,巍哥他家种的,是我们芦菇里面,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品种。”石毅蹲下身来,指着地上密密麻麻生长着的小蘑菇介绍。
这种芦菇同样非常小巧,茎干非常纤细,上面的伞盖薄而平,小的只有指甲大小,大的则和功能性饮料瓶盖相仿。
它的颜色比纯粹的金黄要暗淡少许,但同样可爱诱人。
[宝石海星:今天看到的两种芦菇,还有毅哥家的黄金菇,颜值都很在线啊。]
[乡愁留不住:记得小时候去芦苇荡里,见过这种菌子,味道很美,但要捡上一篮的话,很耗时间。]
[荷塘月色:为什么说它很有代表性呢?它和一般的菌菇有什么不同?]
石毅认真察看了一下弹幕,笑着点头:“[乡愁留不住]这位朋友看来也是湖乡长大的。”
“这种芦菇,名字叫做:胶状鳞伞菌,原本是生长在芦苇地里的一种野生菌,种植大棚里是见不到的。”
前两年,泽南县实行产业转型,开发芦苇为基质的芦菇产业,但最开始种的,都是已经技术成熟的食用菌。
“比如说平菇、香菇,以及我家的黄金菇,峥哥家的黑皮鸡枞,等等。但说到底,这些都是大众化的菌菇。”
“要真正打出芦菇的牌子,形成独特的影响力,就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奠定行业地位。”
于是,泽南县政府牵头,有条件的芦菇企业参与,邀请省农科院、省农科大等科研院校,提供技术指导,开始在当地寻找新的菌种,开展驯化培育。
石毅采下一朵胶状鳞伞菌,在镜头前拨弄了两下:“我们最终培育出了三种新的菌菇,这种芦苇荡里的无名小菌子,就是其中之一。”
他抬起头来,脸上满是骄傲:“它和它的小伙伴,春生田头菇一起,将我国常规种植食用菌名录,由36种,扩充到了38种!”
“这就是我们泽南芦菇,亲手打造的一块亮晶晶、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宝石海星打赏了一架冲锋舟:哇哦,原来这小小的菌子,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乡愁留不住打赏了一架皮划艇:真是让人心生敬佩的成果。如果没中奖,主播能帮我买一点吗,我想尝尝儿时的记忆。]
石毅扭头问旁边的赵巍:“巍哥,你家的胶状鳞伞,每天还剩多少?”
赵巍吞了口唾沫,有些尴尬地挠头:“每天至少一百五十多斤,卖不出去,都烂了。”
石毅站起身来,思量了下:“你今天先送十斤去我家,捡好的挑啊!如果可以,我再帮你销一点。”
“真是太感谢了!”赵巍激动地握住石毅的手,用力地摇着,“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一旁的小男孩团团也拉着石毅的衣角,认真地道谢:“谢谢毅叔,你真是个大好人。”
被发了张“好人卡”的石毅摆摆手,继续直播:“这种胶状鳞伞菌,看起来很瘦,水分稀少,并不是很鲜嫩的样子。”
“但它其实是为煲汤量身定制的,和肉类一起大火炒熟,然后文火慢炖45分钟,就能熬出其中的胶质。”
“等透明清亮的胶质析出,用汤勺搅拌,浓稠得几可挂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