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路说笑聊天,前往各自的楼层,8个摄像师,8台摄像机追着他们拍摄。
很多学生没有过这种经历,时不时看一眼镜头,这不是好习惯,会增加剪辑难度,副导演只好不断提醒他们,就当摄像机不存在云云。
当然,跟随冯广健的导演并不是副导演,而是金敏浩。跟随艾丽热娜的的“副导演”,由主编剧王喜凤暂时代理。
教学楼风格属于封闭走廊,即走廊两侧是教室,而不是传统的走廊一侧开放,教室集中在另一侧的格局。
这栋教学楼上下6层,每层8个教室,一共48个教室。
8个人的房间均匀的分布在6层48个教室中。
通常到了晚上,教室的照明会悉数打开,灯火通明。但今天不同,每个班级就开了一两盏灯,一半光亮,一半黑暗,格外鬼鬼祟祟。
冯广健在这种气氛下,一层层往上爬,终于在第六层找到了“花美男”的房间。
教室的讲台上,放置着一把木梳子,一张小手镜。
这种手镜特别令人怀念,上高中的时候,几乎人手一个,每到课间,总有学生照一照自己,调整一下发型,挤个痘痘什么的。
冯广健捏着手镜,问金敏浩:“镜子和木梳啥意思?”
金敏浩反问:“你觉得呢?”
冯广健说:“让我遇到情况别回头,用镜子看身后?”
这在《密室》里是非常经典的桥段,他很喜欢。
不过,在教学楼这种黑暗又空旷的环境里,时不时用镜子看身后,想一想都会毛骨悚然。
金敏浩并没有说话,而是对冯广健抬了抬手,示意他打开信封。
冯广健打开信封,上面写着长长的一段话:
亲爱的玩家,在你们8个回校团聚的人中,潜藏着一对情侣,你们的任务,就是发现这对情侣。
如何判断你和另一人是否为情侣?方法就是拿着一件自己的专属物品,和另一个人站在合适的镜子,向镜子询问,你们是否为情侣,口诀为:镜子啊,镜子啊,请问我们是情侣吗?
只要流程正确,镜子变回给出正确的回应。
提示:由于两两组合的频次太高,更直接推理情侣的办法,是判断两位的专属物品是否搭配。
祝玩家游玩愉快。
“发现情侣……”
冯广健问:“发现之后呢?”
金敏浩说:“发现之后,你会知道的。”
还挺神秘。
冯广健合上信封,拿起镜子:“为什么我的专属物品是镜子和梳子呢?”
金敏浩还是没用直接回答:“你觉得呢?”
冯广健想了想,忽然看到门上的招牌:“美男子?因为我选的美男子,所以专属物品是镜子和梳子。”
金敏浩在摄像机后笑着点头。
冯广健拿了镜子,走出了教室。
对于观众来说,现在第一任务,就是找到其他玩家,在镜子前判定,直到找到情侣。
但从综艺人的角度,不是这样的,他首先要做的,是和其他人互动,产生更多的综艺效果。
比如,A和B决定要去魔镜前测试是否为情侣,他就得插上去,声明相比于B,自己更合适。以此制造矛盾和看点。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假了吗?
不,现实生活中,人总是含蓄的,内敛的,如果看到A和B已经组队了,那他即便想插上去,也会退缩,保持体面。
但综艺里,哪怕脑子里有一丝这样的想法,也不能后退,而是要展示出来。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另一种展现自我。
但他刚紧迫的走了两步,忽然又想到另一个关键,今天参与节目的人足足有8个,每两个人至少要去镜子前站上一站,这意味着每两个人都会产生一段分量。
这也意味着,由冯广健主动制造分量的负担减小很多。
虽然没把话说出来,但即便想一想,脚步也轻快很多。
这次是因为题材原因,所以分量不必一个人承担,下次呢?
冯广健不能每次操心全部的节目内容。
反过来说,一个人也会限制综艺题材的施展和发挥。
看来,招募新的成员势在必行,《挑战》不能只靠冯广健和艾丽热娜两个嘉宾。
他按照上来的路线,一层层往下走,途中遇到了几个同学,当然是围绕着主题聊天,判断情侣,邀请测试、拒绝,佯怒,等等一系列操作。
最重要的,他要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找到这个人的特点特质,或者他的故事,然后向观众们展示。
可能有人会疑惑,如何找到并放大一个人的特质?
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他处于“失去”状态的时候。
很简单的例子,带着小朋友去逛超市,去之前已经说好了,今天只能买一样东西。
可到了超市之后,各种色彩斑驳的商品扑面而来,极为诱人,于是小朋友这也想要,那也想要,把出门前的约定完全抛到脑后。
当父母的教育的孩子,当然要有原则,说买一样,就只能买一样。
孩子看着满满的各式美丽商品,再对比他手中小小的一样东西,就会想,自己要那么多,可手里只有这一个。
一旦当需要的比拥有的多,或者反过来,拥有的必须要的少时,就处于稀缺状态,或者说,失去状态。
在这种稀缺与失去的状态下,孩子会表现出何种状态,就代表他是何种人。
有的孩子会往地上一趟,撒泼打滚,不给买就不回家了,这是一种特质。
有的孩子会抽抽搭搭,哭哭啼啼,不买就不买,但今天眼泪我不打算停了,这是另一种特质。
有的孩子则特别敞亮,特别讲道理,说了只能买一样?哦,那就买一样好了,别的下次再买。这是家长最喜欢的特质。
不只小孩,大人面对稀缺和失去,表现也是各种各样。而综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用这样的稀缺或失去来考验嘉宾,并将考验的过程和最终的结果呈现给观众。
观众也最爱看这种。
事实上,包括电影、电视剧在内的艺术作品,和综艺一样,也是在用稀缺和失去考验主角,并让观众看到。
因此,有悲观者声称,观看电影等作品,就是在看别人受苦,这是一种罪恶的情趣。
为什么我们喜欢看其他人稀缺、失去?喜欢看别人受苦受难?
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有人给出过一种解释,生物想要生存下去,就要避免稀缺和失去。观察模仿是学习的最好方式,而观察别人处于稀缺和失去的状态,也是在教育我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