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的莲花,也习惯性地沿用了墨氏的持家理念,依然不敢单独地煮上一大锅白米饭,让从来都没吃饱过的孩子们一次吃个够。她也没办法,孩子们饭量是越来越大,分到手的粮食却一年少过一年,再不让大儿子加入集体劳动,家里的存粮就会越来越少,碰上哪个不好的年头,准会断粮。因此,她也没一再要求墨泰继续去念完初中。
墨贤呢,在得到墨泰的亲口许诺后,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母亲死后那一阶段的所作所为,从新开始计划往后余生及一家大小的未来。
逝者逝矣,生者善之!
尽管墨贤对母亲的死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阴影,但毕竟还有五个孩子等着要养,还有许多事等着自己去做。他想起母亲墨氏生前总是在他丧气的时候这样鼓励他:“活着的人也许只有好好的活着,甚至活的比以前更好,死去的人才能安心。”
母亲口中那个死去的人,就是自己从没见过面的父亲。那么,我现在必须好好活着,死去的母亲才能安心。母亲墨氏对孙子的厚望还没有如愿,自己也应当尽力尽职的把她完成,让墨家后继有人,繁荣昌盛,才能真正让母亲死后的怨气散去,冤魂远离。
墨贤这样一想,心情就好了许多,消失许久的笑意偷偷爬回到嘴角。
他还听人说,上头已经开始规划改革开放了,在离墨家村很远的地方,远到他这辈子都可能走不到的深圳那边设了个什么特区,国家特批搞起什么经济贸易来了,这不就是公开的把买卖合法化了么,把档次排在最末位的生意人的地位给提到前面去了么。
看来,这农村的土地有希望再来一次改革,搞不好很快也会搞起承包、搞起养殖什么的,让几千年来只能跟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也能见识到开放的历史巨轮,滚滚驶入墨家村的壮观景象。
墨贤自说自话的这些心理愿景,或者说是超能远见,墨家村里可没有一人能抵。这就更需要墨贤父子同心,才能其利断金。这墨泰从此不念了书,就也刚好合了墨贤的意愿。
至于已经十二三岁的大女儿墨婉,天生丽质却生性忠厚,乖巧懂事还勤快能干,从七岁开始,就跟着奶奶墨氏干家务,代替母亲莲花带墨蓉抱墨善了,所以,也从来不知道村上学校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开的,自然不会想着重新送她去读书识字了。何况母亲墨氏一直教导的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墨贤想来也是觉得合适受用的。
还有刚好到了上小学年龄的二女儿墨蓉,与墨婉稳重内敛的性格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儿时就获得‘小霸王’尊称的墨泰一样好动贪玩。就算没有那次状告别家孩童偷了文旦柚而最终导致墨氏自尽事件发生,墨贤也没有要给她读书写字的机会。这个女儿,在没有一点才华之前都没有多少属于女孩本分的德行,要读了书,认了字,还不得把墨家给拆了呀。
剩下只有小女儿墨善。那次幽怨的眼神,让墨贤异想天开地认为这冥冥中自有天意似的,决定把六岁的墨善送进了学校,让所有知道墨贤还有这么个“哑巴”女儿的人,很是迷惑不解。
在墨氏入殓那天晚上粗略地提及过墨善,想必大家也有更进一步了解她的意思,不防再啰嗦几句。
墨善这孩子不仅仅是一般的沉默寡言,从能开口喊人到墨氏入殓之前,墨家人就从没听到过她说出一句完整的、让人可以明白意思的话。顾忌墨家颜面的墨家村人碍于‘长人’情面,明面上把她叫作不太会说话的“小可怜”,却在暗里真心当她成了“呆子”或是“傻子”,毫不费力地就可把她看成是个天生的‘哑巴’。
墨善害怕与人说话,也就不会走出家门找邻居的小伙伴们玩耍。在读书之前,走的最远的路就是家门口的屋檐下,为这个家做得最多的功劳就是在屋檐下放一个小矮凳和一个方凳,坐着小矮凳,趴在小方凳上打瞌睡看护家门。从日出睡到日落,只要出工的大人们没回家,她都能继续趴到第二个天亮。
就是这样一个又呆又傻、咋看咋还带点智障的孩子,墨贤却突发奇想,非要提前送她入学,却不让到了该上学年纪且还被村里人公认为聪明伶俐、活泼泼辣的墨蓉去读书,不怪村人难以理解。
然而,墨善并不乐意接受父亲的偏爱,她不喜欢家门口以外的任何地方,她也怕见家人以外的任何陌生人。她本来想断然拒绝父亲的安排,她甚至想好了可以跟着大哥去生产队地头捡谷穗麦穗,也比去学堂坐硬板凳好玩,进过学堂读过书的墨泰一直都在提示她:“学堂才是最最不好玩的地方,就你这样子,得天天裤子鼻子回来。”
但无意中听到二姐墨蓉在跟母亲莲花哭闹着争辩:“凭什么你们不先让我去念书?大哥是自己不读,大姐是因为年纪太大,墨善还没到上学年龄就硬要送去上学,我呢?轮到岁数刚好,时间刚好,家里也不是读不起,自个又喜欢去读书,凭什么就不让我去?”
母亲莲花接着说了什么墨善也没听清楚,此时她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想法。于是,她再一次鼓足勇气,态度坚决地对父亲墨贤提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条件:“二姐不去我不去。”
本来,墨贤听了别人的反对意见后,就深思熟虑地想到过自己对待二女儿墨蓉的态度在明面上也确实是说不通的。在母亲墨氏眼里,只有他这个儿子和她的长孙子墨泰,根本就没正眼瞧上过墨蓉和墨善,如果墨蓉不那么懂事乖巧,墨氏一样不会待见她。因此,自己存有埋怨女儿墨蓉害死她奶奶的心思就不让她上学是毫无道理的。
想通之后,借着墨善这一要求,墨贤就顺势答应了墨蓉陪着墨善一起上了学。他对墨善充满了殷切地期待,其实只是他急切地要证明给村里人看,他墨贤生养的儿女,没有一个是又呆又傻的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