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破家值万贯,那些瓶瓶罐罐都是自己辛苦积累的,突然间要放弃,感觉自己的努力被否定。但作为家庭的支柱,她们还是决定跟随张邦。
苏慕看着她们的忙碌身影,心中不禁感慨。他明白,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那是他们生活的根基,也是他们的希望。
然而,当人们一旦发达,许多人会首先更换妻子,这并非仅仅因为肉体的需求,而是因为位置和角度的改变,出发点和观点都会有所不同。
“三哥,我一会儿让跟随我的两个骑卒去县城,通知骑都尉的人帮我们运输物品。”苏慕对张邦说。
张邦点点头,看了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又看了看自己的院子,仿佛感到生死离别一般的悲伤。
“三哥,两位嫂子,我们只是换个地方生活,大家仍然在一起,而且我吃饭也更方便了。”苏慕的话让气氛缓和了一些,大家都不再流泪,孩子也敢说话了。
“慕哥儿,那个叫花鸡真的很好吃,今天还能吃吗?”刘丽像一个未出阁的姑娘一样天真地问苏慕,“不能再吃了,再吃村正就该急眼了,村里就这么几只鸡,都让你吃了。”苏慕回答道。
“你胡说,明明你吃得更多,”刘丽穿过矮墙,看到张邦一家的沉重神情和苏慕严肃的样子,缩了缩脖子,想溜回去。
“明天我们也回去了,你回去收拾一下。”苏慕对站在张邦家门外的刘丽说。
“回哪里啊?”刘丽问。“回渔阳。”苏慕回答。
“哦,”刘丽应了一声,就匆匆离开了,毕竟看到这样的场景,没有人会有八卦的心思。
随着刘丽的离开,张邦家的院子里恢复了短暂的宁静。张邦深深地吸了口气,“兄弟,捡了你,哥哥真是见到了宝!”张邦的声音低沉,但充满了感激。
“三哥,说什么那。没有您,我没准就死在了山上。”苏慕拍拍张邦的胳膊,吐露着心中的压抑。
夜幕逐渐降临,张邦家的灯火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
第二天,骑都尉的二十来个人来到山口村,一个个在见到苏慕的第一时间下马,“统领!”叫着苏慕。
“一个冬天都没动,还会骑马不?”苏慕拍拍这个,打打那个的问着。
“统领放心!”齐声说道。“哎呀,这不是我那王塞队正嘛!”苏慕看着去年冬天跟他出征的王塞也在队伍里,调侃着。
“统领,我想您啊!”王塞说的没有一点别扭。
“行了,别肉麻了,让你嫂子听见还以为我怎么了那。”苏慕调侃着,不过他的调侃这些人根本听不懂。
张邦的妻子们紧紧地抱着孩子,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但她们相信,只要跟着张邦,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找到属于他们的家。
“老村正,我们走了啊!有人欺负咱们村子,就报我名号,我叫苏慕啊!”苏慕依旧大大咧咧的说着。
“路上注意安全啊!村里的后生就靠你带出点名堂了!”村正说完挥手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