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魏少帝曹髦曾试图通过一系列举措来重掌大权,但最终都未能如愿以偿。最为人所知的尝试发生在甘露五年(260年)五月,曹髦在宫中集结了一些忠诚的亲信和士兵,密谋对司马昭发动突袭,以期夺取政权。然而,这一阴谋不幸被司马昭的间谍所侦知,司马昭迅速动员军队入宫进行镇压。在随后的混乱中,曹髦被司马昭的将领成济所杀,年仅19岁。
在这个时空,即在苏慕穿越之前,消息并未泄露,曹家在曹髦的领导下成功地夺回了权力。在司马昭被杀之后,那些曾与司马家勾结的人纷纷倒戈,导致司马家迅速被灭族。由于那次事件的影响,司马家的封地并州晋阳城陷入了混乱,一些归化的胡人,如匈奴的刘源,趁机起兵脱离了朝廷的控制,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
历史的魅力在于,一只蝴蝶的翅膀在这里轻轻扇动,就能在别处引发狂风暴雨。如今,朝中的大臣们都将这一切归咎于当初魏明帝看到真龙,从而改元为青龙,认为这是天意使然,曹家的运势依旧昌盛。
洛阳皇宫深处,地龙温暖如春,尽管北风凛冽,日渐寒冷,但这深宫内苑却感受不到丝毫寒意。
“不知陛下深夜召见老臣,有何要事?”郭淮疑惑地问道。
“赐座。”曹髦一边说着,一边走下玉阶,坐在了郭淮的面前,“寡人有些失眠。”随行的两位太监和殿旁的武士都紧随其后,目光齐聚。
郭淮轻咳几声,扶着椅子缓缓站起:“万死不辞!”
“请坐,老将军。”曹髦道,“深夜打扰,朕心中不安。”听皇帝如此说,郭淮心中泛起嘀咕,皇帝是刻意于两句话中分别用了“寡人”和“朕”两种称呼,还是纯属巧合?身份尊贵,孤家寡人,口含天宪,是为“朕”。
“陛下,您对老臣的厚爱,臣心知肚明。如有吩咐,臣定当尽心竭力。”郭淮依旧谦卑地回答,仿佛这位年迈的将军已濒临生死边缘,全然不似去年冬天那位挥师北上的平北大将军的风采。
面对郭淮的状态,曹髦一点怜悯之心都升不起来,因为司马懿开了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头。
“大将军,这北地还安定否?”曹髦的目光穿透大殿的黑暗,似乎那深邃的夜幕阻隔了他远望的视线。
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大长秋将田泽的奏章递到了郭淮手中。此时的洛阳皇宫,是多重矛盾的汇聚点:东汉的外戚与宦官,曹魏又几乎被世家大族颠覆,而有功的大臣都曾背刺司马家族,能够平定叛乱、安抚四方的将领多为外姓,皇帝对谁都无法完全信任。但天下又离不开这些人。年仅二十的曹髦有北征挂帅之意,希望借助一场痛快的胜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提升威望。
郭淮对田泽提议增加军屯以应对侵扰表示赞同,因为粮草一直是军事的根本,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陛下,如此大事,为何不待明日廷议?”郭淮观察曹髦神色后说道。
“大将军啊,些许小事,何需兴师动众。再说,北地有谁真正踏足过?”面对郭淮的疑问,曹髦微笑着,似乎只是夜晚难以入眠,想找人聊聊天,顺便询问郭淮关于北地的情形。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但郭淮眼中流露的神色,让他想起了四十年前那位个头不高却让人敬畏的魏武帝,同样的狡黠,同样的霸气,那份霸气是掩饰不住的。
“宣召吧!”曹髦下令,大长秋走到中央,开始朗诵诏书。郭淮听出其中提到自己年事已高,升为太傅,并让自己的儿子们晋爵。
“陛下,老臣愧不敢当。我的几个儿子并未为国家做出贡献,不配受此恩宠。”郭淮情急之下,言语间透着几分粗犷,但曹髦并未介意。
“可是,大将军是否因军权被夺而不悦?”曹髦问道。
听到这话,郭淮赶紧跪下。“陛下,臣绝无此意!只是陛下恩赐过重,恐怕后世子孙会一代不如一代。”郭淮虽然言辞谦卑,但多年的军旅生涯,也让他绝非易与之辈。
“快起来,长夜漫漫,寒风刺骨,将军能否共饮一杯?”曹髦询问道。
“谢陛下。”郭淮应道。
内侍随即摆上了热酒和果脯热汤,大长秋还想侍立在侧,曹髦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