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呀。”顾青竹托着腮帮子,愁眉不展,“要不然……和离?”
“呸呸呸,胡说八道!”闻言,郑招娣变了脸色。
顾青竹的想法实在太大胆了,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棒槌捧着走,哪个女孩子成了亲,不巴望着夫妻和睦,白头到老?她倒好,还没嫁,先想着分。
虽说大黎国并无律法规定女子不可和离再嫁,但这到底不是体面的事,若是高门大户里闹和离,必定会被市井耻笑,倘是乡下姑娘,那更不得了,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顾青竹倒是淡然:“我是个山里丫头,与将军之子本就是云泥之别,我爹结这门亲,不过是成全将军的报恩之心,那一位不知是个什么人物,若是位博学君子,我自与他好好说,好合好散,全了长辈情义也就罢了,若是个不讲理的,我岂能受他欺负,自然更不能留下了。”
顾大丫扳着指头数了数:“打正月初八到清明,满算也没有多少日子,你咋知道人家好不好的?”
“这有何难,像个法子试试不就知道了。”顾青竹笑得狡黠。
郑招娣担忧道:“只你鬼主意多,我倒觉得炒茶和成亲,也不一定要非此即彼,不能两全呀。”
顾青竹拧眉皱鼻子:“戏文里不是常唱,一入侯门深似海,我这一嫁,若不和离,可就一辈子困在高墙里了,那些个规矩必定吓死个人,想想都不得劲!”
三人正说着,就见顾世同肩上搭着搭袋走进来,笑眯眯地说:“哎呦,大丫,招娣,你们来了,?五年不见,都是大姑娘了。”
“世同叔好!”顾大丫和郑招娣站起来行礼。
“你们一处玩,青竹,你多拿些吃的给她们。”顾世同连口水都没喝,说着转身进了自个屋子。
顾大丫看着他的屋门紧闭,好奇地说:“世同叔这是忙啥呢?”
“我爹最近经常出去,问他做啥也不说,神叨叨的,我猜不外乎是亲事的事。”顾青竹做了个鬼脸道。
她的话引得另两个姑娘掩嘴窃笑。
顾世同回来了,她们也不再说那些荒诞的事,只拣欢喜的讲,三人吃着烤熟的花生芋头,笑笑闹闹玩了半日。
腊月初八,顾家坳人都习惯到慈恩寺讨一碗福粥喝,不仅顾家坳人,其他村寨的山里人都会去,这些年,慈恩寺香火愈盛,甚至连翠屏镇和南苍县的人也会结伴上山,以至于慈恩寺厨房里的师父半夜就要起来熬八宝福粥。
等到顾青竹一家子和村里人上了山,第一锅粥刚刚出锅,热气腾腾,混着红豆、花生、黄豆、红枣、莲子等食材的杂粮粥,香气四溢。
福粥其实是叫佛粥,山里人口口相传,以讹传讹叫岔了,或许是福粥更符合人们祈福的愿望,久而久之,福粥的叫法就传了下来。
慈恩寺多靠香客捐赠,故而福粥用料年年不一样,主要还是看厨房一年里还剩下些什么,凑出七八样一同熬煮成粥。
寺里设了四个施粥的地方,每一处都排着长长的队,足等了半炷香的工夫,才将要轮到顾青竹。
就在这时,突然斜刺里跑出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穿一身粉色绸面袄裙,大咧咧抢在顾青竹前面,脆声道:“给我一碗!”
“咦,哪家的小孩儿,到后头排队去!”不待顾青竹说话,后面等得心焦的妇人就开始不满地嚷嚷。
小丫头倒是不怯,扬眉哂笑:“不过是一碗粥,又不少你们的,急什么!”
顾青竹被她的傲慢气笑了:“你这话说的让人听不懂,谁怕少一碗粥,大家都是排队等福粥,偏你等不得,若是好好说话,我让你先得一碗也不是不可以,可你非这般掐尖要强,那就老老实实后面排着去!”
“对对对,我们都在寒风里等了好一会儿了,凭什么要让你先得呢。”后面的妇人哄闹着。
“你们这些乡下人知道什么,这些个粮食大多是我们慕家捐赠的,我们姨娘想先喝一碗怎么了,难道还要平白受你们这个气!”小丫头等着一双溜圆的眼睛叉腰道。
“我瞧着你们姨娘也太上不得台面了吧,慕家这么大的施主,还要和我们这些穷苦百姓抢粥喝,忒丢人了哈。”一个妇人笼着袖子,只当小丫头拉虎皮做大旗,讥讽道。
另一个妇人吸溜下鼻子附和道:“可不是,这外头都是粗衣糙面的乡下人,慕家可是南苍县响当当的首富,真要和我们一个锅里吃?也不怕掉了身价!”
小丫头被她们一唱一和,说的面上一会儿青一会儿白,正想着怎么开口回击,就见不远处厢房里走来两个人,一个穿碧色袄裙的女婢,陪着一个着一身丁香色兔毛锦袄,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这小姑娘身形虽未张开,却长着很漂亮,弯弯的蛾眉,狭长的瑞凤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