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匆匆忙忙吃完回到大营。
李达下令:“龙刚,安排人,在城里闹市区,设粥棚,让火儿留下的士兵去维持秩序。有去吃粥的,不论穷富,每人两勺,全用细米。记住,粥要稠,插筷子不倒。”
海寿十分不解,不知道这个中使大人为什么这么犟,胡春和朵兰这次城里都随行,对老大的做法在心里赞叹。
第二天,在这家米店直接取出粮食,在闹市区摞成了小山。四口大锅一起煮粥。可是从早晨到中午,一个人也没有来吃的。来来往往的花子也对这粥棚视而不见,一队队巡街的官兵也熟视无睹,对粥棚也不加干涉。
也速赶紧派人飞报李达。李达只是微微一笑,说:“告诉也速,再买四口大锅,接着煮,灶火不熄。”
朵兰明白,李达是一个看透事情的人,也是一个苦出身的人,人们没尝过挨饿的滋味。现在一定是有人在作梗。
下午这四口大锅也熬出了稠稠的白米粥,满城飘着白米粥的香味,但是一直到掌灯时分也没有一个人来领粥。
火儿的士兵们开始嗷嗷骂了起来,说这里的人太轴,不知道好歹。也速制止他们,心里也不得劲,尤其是看到附近有人指指点点,面子上也过不去。
这些士兵们就地吃了两碗粥,解决了晚餐,准备打道回府了,谁知道李达又派人拿来花名册,在粥棚旁边立下两张桌子,有四个会写西域字的人等着登记人名。
前面立上一块牌子,西域文和汉文两种字体。也速看了一下,是告示,家里断炊的,在这里登记,明天天朝使团送去粮米。但是虚报的不作数。
也速他们不敢懈怠,他下令准备好,打出火把。不一会儿,人们就像偷地雷一样渐渐地向这边移动。人越聚越多,很快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
官兵们大吃一惊,特么的,就在附近看着呢,只要是有人动了,大家就是一窝蜂。
火儿的士兵们喊着排队,很快排成了八队,这些人都带着碗,每人先吃一碗。这些士兵告诉大家,看有排队两次的,你们就把他轰出去,谁让你们傻傻的,白天有的是粥你们不来吃,这晚上哪里有那么多?
不一会儿,李达又传话过来,啥时候有人啥时候不停。也速无奈,这边把粥集中在一起,腾空了锅灶继续煮粥,八口大锅轮番上阵,一直到月亮落下,人们才渐渐散去。将士们已经累得瘫了。
这边登记的也有两百户人家。
也速下令在附近立帐,大家将就着睡了一晚。第二天李达派过来一总旗将士,牵着战马,找到几个本地人,按地址送去了粮食。李达交代,虚报的也不要往回拿,下次有虚报的再说。
但是,大家发现,很少有虚报的,看起来,大家还存着一点脸面。登记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上午,这里人山人海,当地官府不闻不问。
这一路赈济走过来的殷勤劲不见了,大家都觉得没了意思,热脸蹭了人家冷屁股,都觉得不值,也有几分尴尬。但是老大李达似乎并不在乎。
可是,两千石粮食能顶得了几时?很快就见底了。胡春不等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