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新君治理国家。”
殷正继续问道:“若是世子庸碌,次子又如何能够愿意真心辅佐?”
孔儒作答道:“若是连自己的兄长也不肯尽心侍奉,又如何算得上贤能呢?”
殷正咬牙,一时语塞。
孔儒笑着说道:“请循其本。老夫之言,治国之道,教化为先。教化者,以德为本,德备则天下安。”
孔儒终于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那便是通过教化来授予君王,官吏,百姓以德行,只要人人的德行都足够了,那么整个天下自然也就安定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儒今年已近八十岁高龄,在这个普遍寿命三四十岁的世界,已算得上是高寿。
这几年他虽然依旧坚持锻炼,每餐依旧能够食用一升米饭,但是他却能够明显感受到自己身体的每况日下。
他已经到了自己人生之暮年,却还没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传遍诸国。
而今,咸阳学宫论道,他终于按捺不住,提出了自己的“天下大同”。
在秦国待了这么多年,也教导了不少的弟子门徒,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天下大同的难度?
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恐怕是没有机会看到天下大同的实现了。
但是,他还是想要把自己心目之中的盛世描绘出来,以供后世弟子继续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
孔儒的话很有冲击力,许多人都已经开始在心底幻想这样的世界。
农家看到的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与他们农家追求思想是何等的相似?
法家看到的是“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不正是法家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吗?
不同的是,农家想要的是通过君民并耕等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而法家想的是通过明令律法来达成。
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多有不同,但是他们的目标却大多都是冲着“天下大同”去的。
儒家想要人人修德,所以天下大同。
农家想的是人人都能够填饱肚子,自然也就没有了争斗,所以天下大同。
法家认为人人都畏惧律法,不敢犯罪,所以国家安定,天下大同。
墨家想的是“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了”,也就是孔儒提出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自然也就天下大同了。
杂家想的是不论用什么办法,国家安定了,天下大同了就行。
纵横家与兵家实际上应该是最接近“天下一统”思想的存在。(这个后续再提)
道家便是大家都清静无为,不争不抢,自然也就天下太平了。
医家没想那么多,他们只想着治病救人。
至于其他的一些流派,大多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天下大同”的可能之中的时候,却是突然间有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