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内战,又称国共战争,广义上指是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末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一场内战;而狭义上仅指第二次国共内战。国共内战交战的组织共有两方,一方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第一次内战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另一方为国民党统治当局及其军队、以及1947年行宪后的国民党军。整个战争共分为两次,中国国民党称为“剿匪战争”与“抗共卫国戡乱战争”,中国共产党则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国民**军取得根本性胜利,迫使中国共产党的割据政权大范围迁移,但是由于西安事变、日军侵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双方的交战一度停歇了近十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再度爆发第二次国共内战。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全胜,并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会议上宣布于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逐步终结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的实质统治和管辖权力;而以中国国民党人为首的国民党**则迁往台湾,至此形成台湾海峡两岸直至今日的长期分治及对立。
国内教材狭义认为:国共内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27年至1937年间为国共内战第一阶段,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为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1927年至1937年间,国民**先后调集兵力对共产党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五次“围剿”,前四次遭到失败,但在最后一次“围剿”中,迫使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瑞金转移至陕西延安。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7年的七七事变更是加剧了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西安事变后,国共双方经过谈判决定停止内战,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者。国共合作期间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仍摩擦不断。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之间矛盾升温,国民党一边假意和谈一边积极抢占地盘,准备发动战争。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军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毛**同月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并于10月10日,国共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共双方同意避免内战,但未能就共产党政权及军队的合法性达成共识,不久国共内战全面爆发。毛**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搭配蜂拥而起的学朝,并取得苏联赠予的日军遗留在东北的武器,与国民党统治者进行全面的斗争。
中华民国时期,战灾连年,天灾不断,社会弊端丛生,底层人民生活艰苦。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70万人死于饥饿,而人口的平均寿命则不足45岁。
重庆谈判时毛**与蒋介石互相敬酒
周总理认为,民国时期的阶级剥削,人民生活负担加重,附属于各帝国主义势力的各个军阀之间的割据混战,民国的政治制度腐败、腐朽,中国仍然处于半封建、殖民地状态等问题,是中共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并存在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不堪重负,支持革命,也是中国红色革命力量能够在艰难环境下迅速发展壮大,并将必然获得最终全面彻底胜利的根本原因。
在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重新夺回权利和土地,成为了人民寻求生存权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资产阶级,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他们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其政治代表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右派。而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