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禅。人类基因编码已经完成,他的导师甚至自信到这种地步:给我一个基因序列,我来帮你找祖先。
基于实验及逻辑的科学,可以到了随时验证的地步,这个学科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基础。对自己专业的自信,让他敢于质疑任何其它缺乏事实依据的说法。
“你这是猜测,或者说是打比方,你还是清华的吗?你还是搞数学的吗?我看你有点走火入魔,往神学走呢?莫学牛顿,他是个混蛋。”
不要以为他在开玩笑,他们两人对牛顿的历史相当熟悉,他们对牛顿人品的差评,就是像牛顿学术上的好评一样,是真心的。
我们只知道,牛顿在经典物理学的巨大贡献,也知道他对数学的贡献。但其实,牛顿本人还是有弱点的。比如,他是一个相当贪财的家伙,研究炼金术,虽然多次失败但仍然乐此不彼。他剽窃莱布尼兹的高等数学成果,利用辈份与声望,把别人的微积分发明权揽于自己名下,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差评。
当然,莱布尼兹更厉害。你不就是提前看了我微积分的手稿抢先发布了吗?那我这成果被你偷了,我搞其它的就是了。他发明了更多的数学成果,甚至哲学成果。比如二进制数学,为今天的计算机,奠定了基础。伟大的人,总是有办法证明自己的伟大。但作为朋友,牛顿这人,有毒。
牛顿晚年还研究神学,什么是第一推动力,他归于上帝,并且企图用数学方法来证明。所以,有一句话是: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本是一句嘲笑的话,现在,社会上居然拿它当真理。可见,没有科学素养的大众,理解力到了何种地步。
“不不不,我并不是按严格的证据来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还是明白的。但是,这些假设,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这也是我近期思考的内容。虽然我是一个理科生,但对文科方面的话题,也很感兴趣。不专业,只是好奇而已。”
清华生这段话,有某种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之中的倾向,这可是一个大坑,留美学霸不得不提醒他了。
“兄弟,你跳入了一个大坑,没有成熟的研究方法,是很难得出结果的。从感觉到感觉,那还怎么证明?当然,你所说的依据,倒不妨听着玩。”
“文化基因,这东西是一种传承。比如,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历代传承下来的习惯,如此强大,经至于,到了外国生活上百年的华侨,都在这种习惯之中,过了两三代人,还存在着,奇怪不奇怪?”
这个现象,老早就让留美学霸意识到了。一般来说,人是社会的产物。一个从小出生在美国的人,在习惯与语言上,当然是美国人。但他们某些方面的气质,却仍然保留着华人的文化特点。比如过春节,比如贴对联,比如舞龙舞狮,比如打锣鼓。
过去,人们一般把它们都归因于家庭影响及民族认同感,很少用基因传承的方式来理解它。
比如犹太人,保持着犹太教的传统。但是,大部分民族保留自己文化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宗教认同的。还有一点,是民族习惯。而中华文化的保留方式,既没有宗教的神秘力量,也没有所谓生活惯性。比如,在美国唐人街住的老华侨,已经传到第五代第六代了,后代依然保留着用筷子吃中餐的习惯,这就很神奇。仿佛,巨大的外部生活环境,改变不了他们祖先停下的生活方式。
“对,相当倔强。”留美学霸用了一个感性的词。
“不仅是空间变化影响不了它的传承,时间长度也冲淡不了它的传承。它就像什么?像一个无限延伸的羊肉串,总有一根倔强的竹签,串着它,从未散乱一样。”
“具体点,说人话。”生物工程学生,讨厌似是而非的东西,他需要确定性,这是科学训练的结果。
“比如,你读诗经,那应该是三千年前的东西吧。那里面人的情感方式,生活气质,到今天也没怎么变化,你品,你细品。”
两人想了半天,也说出了许多篇章。对《诗经》的重视,是从葛校长教语言时,就强调的。他给成绩好的同学多次说过,大家学有余力时,除了读课本以外,多读读诗经。
当时,有些同学就笑,这葛校长说的话,跟孔子教育儿子时说得一样的。当年孔子对儿子说,要多读诗经,读了诗经,才可以跟自己对话,哪怕多知道一些鸟兽的名字也好。
其实,说到这里,他们都想到了一个猜测:葛校长本人,就是在传承这些基因,如同当年孔子一样,作为教育工作者,反复让学生学习这种基因,是有意的传承。
年轻人最感兴趣的,当然是爱情。于是,他们两人谈起蒹葭篇、桃夭篇、鸡鸣篇,突然意识到,三千年前的爱情婚姻,人们追求的美好模式,到今天,自己这两个饱受科学训练的现代人,居然向往的模式,是一样的!
这可是一个重大发现。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喜好与追求,与三千年前的祖先是一样的,那就会震惊于,这种伟大的传承。
“你觉得,有哪些内核,可以单独提出来呢?”
留美学霸提出这个问题,很符合他的思维习惯。所有东西,如果不找出它的特别不同的点,你就无法分析出来。虽然,当年葛校长讲过“格物致知”的广泛含义,但是,他如今操作最为熟练的,是把“格”当成区分,当成区别事物不同特征。只有找到不同的特征,你才能够把握它的本质。
“找到了平衡路线,也许是中华文明的特征。”清华学霸觉得,他用平衡这个词,也是暂时借用,只不过,现在还没找到更恰当的词。
所谓平衡,是在哲学上三种关系的动态平衡。他解释了他的思考。第一是人与自然的平衡,将天地人同样看作平等的,人只要主动适应了天地规律,就可以把握自身的命运。既克服了人定胜天的狂妄,也克服了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那种消极。当然,天地与人平等,就意味着没有神的存在,没有超越于自然与人的第三个主宰者。这是最伟大的理论,第一次让人有的尊严,让自然更有平和亲切的理解。孔子推崇祖先崇拜的目标,就是崇拜人,而不是崇拜神。道家与儒家推崇易经,意思是天地阴阳是可以认识的,这就更从理论上,提高了人的地位。精卫填海,我命由我不由天,多么具备奋争精神。
第二是人与人的平衡,用社会伦理的办法,如同孔子所说的那样。通过人与人道德礼制与亲情之类的联结,让人类形成以感情为中心的向心力,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利益纠葛无处不在,因为情感与伦理的约束,让这种冲突,有了另外的化解办法。避免了两种不平衡的极端:要么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总想永居别人之上,提出物极必反、亢龙有悔的教导,要求大家谦虚。另一方面又提出人的命运是可以自己变的,可以不服输地奋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三是人与自身的平衡,自己无限的思想、澎湃的情感,在受到现实约束之中,所处于的极不协调的状态,是让人痛苦的原因。而我们传统文化中,提出“齐物论”,道法自然。或者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通过与他人与社会的参照,找准自己的位置。一日三省吾身,就是这种修养。所谓中庸,就是有度,所谓所度,就是掌握平衡。
说了这么些,两人好像达成了某种共识,又好像没得出明确结论。
“你实话说吧,你究竟是喜欢冬哥的善良,还是他的肉串?”清华学霸问得直接。
“两个都喜欢,咋了?就不兴精神物质双丰收吗?”
“我就晓得,你这家伙,吃了不给钱的好东西,肯定高兴,小算盘打得响嘛。”
“我再打得响,也比不上你们搞数学的。你口口声声说朋友,你吃他的羊肉,不比我吃得多些?”
大哥莫说二哥,麻子长得一样多。
“也许是冬哥大方,羊肉是他家有的。但是,他这种自信的付出,底气何在呢?兄弟,我是指精神上的。”
清华学霸想了想,对方这问题比较复杂,但很关键。对啊,冬子钱也不多,成绩也不算很好,他却始终处于一种比较开心比较自信的精神之中,付出热情与羊肉串,付出某种说不清的温暖与向上的精神。
原来在班上时,最调皮的学生,并没有他开心得自然。成绩最好的学生,家境最好的同学,也没有他那种透进骨子里的自信与骄傲,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冬哥是一个盲目自信的人吗?当然不是。
难道冬哥是装出来的?也不是。哪怕一个貌似伟大的人,在身边人眼中,也是平凡的。但冬哥不是这样,越是身边的人,越是莫名地亲近他。
他一定具备某种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