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
夏淑吉闻听,她柳眉一竖,倒来了精神,“妹妹当去……与吴王相比,鲁王便是一昏君!”
夏淑吉心思的转变,不是她舍弃了心中的复仇。
而是此时吴争正在江北率军北伐,这合乎她的诉求,自然,她选择改站吴争这边了。
这话一出,吴小妹脸色好了不少。
李海岳更是拍手叫好。
夏淑吉道:“妹妹与海岳是女署副令……之前,咱们鼓动所辖各府织女和太平、宁国等府学子……王爷并未追究,所以人手应该还能召集起来……只要女署动起来,加上明社数万社众,再加上已经开拨诸卫和杭州府周边民众……事便可为矣!”
这话让屋中其余三女眼睛一亮,皆点头称善。
夏淑吉看了眼吴小妹,又想了想,斟酌道:“另外,咱们心里都清楚,家弟是绝不会与吴王反目的……自然,建阳卫不可能奉旨去杭州府护驾……如果吴家妹妹肯抛头露面……以郡主身份,在京城召集心向吴王之民众反对、抗议鲁王登基……如此,定可震慑京城居心叵测之人,从而影响朝廷决策……!”
诸女一脸兴奋!
……。
三日之后,应天府再一次上演,万众来“朝”的那幕景象。
源源不断的民众,从太平、宁国、广德、镇江周边等府向应天府进发。
人,还是同一批人。
只是,他们的诉求变了,他们打出的标语是——坚决反对鲁王复辟!
于是乎,短短七、八天内,江南十九府之地,数以十万计的民众反对朱以海窃国之举。
他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个集向地,一个是杭州府,一个是应天府。
应天府来文的,杭州府来武的,可谓是文争武斗啊!
建兴朝堂,迫于民众舆论之压力,终于做出了不承认鲁王为建兴朝新君的决定。
当然,“民众舆论之压力”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郡主吴小妹打出吴王旗号,在吴王府召集在京吴王拥护者,广揽臣民,在长安街上,开坛讲座。
夏家才女夏惠吉主讲。
永历朝郡主、晋王嫡女李海岳站台。
建兴朝郡主、吴王妹子吴小妹压阵。
瞧瞧,这阵势,焉能不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讲什么呢?
论鲁王朱以海趁火打劫,窃国之举之无耻!
论大将军府诸公忘恩负义、背弃旧主之卑鄙!
论监国吴王殿下大公无私之仁义!
于是乎,当年早就被吴争主持“朝廷钱庄弊案”收拢起的偌大一部分京城人心,整个京城开始沸腾起来。
此时朝堂之上,代首辅王翊、阁臣冒襄、马士英等,终于在内阁会议上以压倒性的多数,达成了否认鲁王在杭州登基的合法性。
而最古怪的是,京城明室宗亲,在这次的问题上,几乎全在了吴王这边。
就算是他们真被吴争整怕了,可要如此异口同声地反对鲁王登基,那也非比寻常啊。
朱以海,看来真的是不得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