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
当时北伐军攻入徐州,枪杀了多尔衮,双方谈判归还徐州前,吴争下了一道命令——打土豪分田地。
这种反潮流的手段,太过激进,可以想象,在民智未开之时,用拳头来强迫并改变阶级的利益分配方式,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其影响之大、后果之严重,不可描述啊。
就算在数百年后,这种方式也一样导致阶级的激烈冲突,引发一场席卷天下的革命。
就连吴争自己都讲,反正在江南自己的辖地,是不敢搞这一套的。
但徐州嘛,就不管不顾了,反正得让出去,管它洪水滔天呢。
这道命令一下,被北伐军忠实地执行下去,无数富商贵胄被抄没家财、驱赶出城,甚至被杀,土地、宅子、财富被分发下去。
真实百姓下意识地抗拒,他们认为就是强盗行径,这与他们打小形成的意识相悖,可切实的利益,迅速改变了他们的观念,从此,他们成了既得利益者,也成了吴争最忠诚的拥趸。
也就是说,长江以北,百姓中最欢迎北伐军的,恐怕非徐州百姓莫属了。
之后北伐军撤出,清军接手徐州,起初清廷也想维持太平,并没有对既定事实进行颠覆。
但随着那些被驱赶的富商贵胄们闻讯返回,情况就越变越恶劣了。
这些富商贵胄能轻易罢休、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自然不能,反攻倒算那一幕随即出现,愈演愈烈。
那么,百姓就全无还手之力了吗?
倒也不是。
其实吴争当初早已想到了这点,所以,在占领徐州前后一个月时间内,长林卫在徐州布设、发展了放多“自救会”,就是来应付可能出现的这一幕。
但“自救会”是个非武装组织,无法与军队相抗衡。
他们可以防御富商贵胄的看家护院,却无法抗拒来自军队的进攻。
前一天,数家富人联合起来,向徐州驻军行贿,对十一家城中百姓实施了灭门报复。
这一事件激起了城中百姓的愤怒,在长林卫暗中组织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参与进了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了徐州城中所有官府衙门被人潮淹没。
群体事件,往往开始时尚有节制,到了后来,就连发起人都无法控制。
而徐州驻军地加入,更直接导致了流血。
百姓能不吃亏吗?
既然吴争当时挖坑时已经想到会有这么一天,那难道仅仅只有安排了长林卫暗中组织,没有别的后手吗?
吴争虽然不能预测这种上事件准确的发生时间,但发生的必然性,吴争心知肚明。
所以,吴争自然也就有了安排。
在泗州城短暂一现的蒋全义及他的三千人马去哪了?
泗州之战之后,吴争就已经将目光落向了徐州。
既然济尔哈朗不想再让阿济格和多尔博回京妨碍他,吴争自然要满足济尔哈朗的“请求”,况且这种请求,吴争非常满意,多多益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