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炮弹带得肯定不多,象这样不间断地射击,很有可能下一刻,就没炮弹了。
这才将浮动的军心按平息了。
二人长吁一口气,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他们事实被打脸了。
吴淞卫几乎每个时辰,就会对城内打上一轮炮击。
而且是群炮齐射,直射炮的“隆隆”声,应和虎蹲炮的“通通”声,一旦射击,就连成一片,一打就是半个时辰,那玩意,可不是寻常心理能承受下来的。
如果不是济席哈、蓝拜下令封堵城门,南城方早就被轰成稀巴烂了。
只是海州城墙确实厚,除非在城角埋巨量火药,靠火炮是轰不穿的。
可齐射火炮的震慑力、恐吓力,是无以复加的。
于是,在炮击的第六天午夜子时刚过,海州城内,一场预谋已久的兵谏发生了。
兵谏的清军并不反朝廷或者反嗣亲王多尔博,他们只想痛快地出城拼杀,而不是窝在城内等死。
参与兵谏的人数并不多,仅一百多人,原本这样的人数,是无法靠近济席哈、蓝拜二人的临时行辕的。
可问题是,这百多人,正是出自二人的中军营。
堡垒永远是从内部攻破的,都说家贼难防啊。
谁能想到,待遇最好、忠诚最佳的中军营会发动兵谏。
好在中军与临时行辕终究还有一段距离,兵谏的时辰也不对,他们掌握了亲卫营换防的时间,却掌握不了济席哈、蓝拜二人的夜生活时间。
那一夜,济席哈、蓝拜二人凑在一起,正推杯换盏、饮酒作乐。
兵谏时,混乱一起,就被二人警觉了。
二人随即调动身边数十亲卫,愣是在临时行辕门口,用密集火枪齐射,堵住了“叛军”。
乱枪声首先惊动了济席哈、蓝拜二人的亲卫营,于是,一场“叛乱”就这么被平息了。
但问题来了,怎么处置没死的数十“叛军”?
杀或者放,亦或者借口首恶已诛,余者不究?
显然,济席哈、蓝拜二人远没有那么大度,他们震怒于中军营居然“叛乱”,随即异口同声地下令,立斩不赦!
许多时候,一件小事可以引发一场大乱。
济席哈、蓝拜绝对属于是没头脑的满人。
按理说,在这种被压着打的防御战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息“叛乱”之后,就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过了难关再说。
至少,也得等援军到来,然后再来清算这些“叛军”,到时大局已定,就算有异己者,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可惜,这二人肯定是想不到这些的,他们认为“叛乱”平息,局势已经在自己掌控之中,愣是在凌晨时,当着许多中军营将士的面,斩杀了这数十“叛军”。
当时,行刑场内,一片寂静,可愤怒和怨恨已经开始聚集。
无数的眼睛里,流露出怨恨的火苗,一点即燃。
他们所效忠的,以前是多尔衮,现在是多尔博,济席哈、蓝拜,算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