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最多两年,不超过三年,清廷就能将主力调转头来,对付这仅十三府之地的义兴朝。
所以,吴争只有利用既有的武器和人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改良,而不是莫名其妙地投入巨量人力、财力去搞研发。
任何一件新兵器的诞生,是需要研发、试制、实战改良、然后定型量产、再改良,直到成熟。
这太耗费时间了,事实上,对最后真正使用它的士兵而言,一杆威力巨大的火枪,很多时候远不如一把用得趁手的钢刀。
这就是现实。
所以,吴争此次回来的目的,就是将火枪兵进行重新训练,训练他们真正地掌握火枪射击和射击后与敌进行白刃战,同时,研发装备技术瓶颈不高的手雷(木柄手榴弹),以完成刺刀搏杀、投弹、火枪射击、火炮支援,就近中远的火力投掷。
从而提高火力的输出能力。
但现在,受这两部兵书的启发和帮助,吴争想要的更多了。
因为许多东西在兵书上已经可以找到,并且有着图样甚至尺寸的标注。
这些武器已经可以在七、八十年前的嘉靖朝就能被制造出来。
只是朝廷没有真正去继续研发和使用它,被埋没罢了。
譬如地雷、譬如水雷、譬如被戚道昆仿制改良出来的十三管连发铳,甚至还有让吴争目瞪口呆的“火龙出水”,这是二级火箭的雏形,用纸糊筒外绑第一级火箭,龙口内有第二级火箭,射出后加大射程击中敌方船舰,用于水上攻击,射程可以达到三至四里。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只有从这两套书里,吴争才感受到前人智慧的无比强大。
强大到让后人只能拾人牙惠的地步。
吴争开始整理自己的计划,他决定以书中的兵器雏形,来研发更新兵器。
同时,有了组建类似后世军队雏形的打算。
方法、手段,会过时,但思想不会过时,就象孙子兵法,直到千年之后,依旧被军事家所推崇。
兵书中的训练方法,确实很多都不适合了,但其中的奖惩制度、练行伍、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配合等等方法,值得借鉴,甚至可以照搬。
……。
三日期满。
吴争出关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见戚道昆。
“戚大叔对兵书中所记载火器的制造有多大把握?”
戚道昆答道:“小民在这二十年中,全都一一仿制过。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小民可以为王爷全部仿制出来。”
吴争摇摇头道:“倒不必全都仿制,本王只要其中三样。”
摊开所画的图纸,吴争道:“第一样,地雷。分触线雷和踩踏雷,大叔三日前演练的应该是踩踏雷吧?”
“是。”戚道昆目光被吴争所画的图纸吸引。
“第二样,投掷手雷。这些在大叔手中制造应该不难。但第三样,恐怕需要大叔动动脑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