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一时间原本坚定的心智有些摇曳,很是紧张……
不过他到底非寻常人,很快在几位肱骨之臣的目光中稳定下来,沉声道:“父皇受奸佞毒害,英年早逝,人神共愤!本王身为皇子,当不畏艰难披荆斩棘亦为父皇讨一个公道!所幸诸位深明大义、忠良诚爱,破家舍业不顾生死亦要辅佐本王替天行道,以彰世间公义,以报父皇隆恩!今日于此,本王当与诸位盟誓,愿同生共死、荣辱与共,若事败则前赴后继、死不旋踵,若有幸他朝事成,则共享富贵、与国同休!”
几人不再保持作揖的姿势,而是纷纷跪地,齐声大呼:“愿为殿下效死!”
中军账外,细雨之中,无数右侯卫将校兵卒全副武装、听候命令,听闻帐内传出这样一句,亦纷纷振臂,齐声呼喝:“愿为殿下效死!”
声震霄汉,风云变色!
旌旗于风雨之中漫卷舞动,雪亮的刀枪如山如林,数万虎贲枕戈待旦,只待一声令下便冲锋向前,死不旋踵。
李治目光灼灼,意气风发,当即下令裁剪军旗,上书“晋”字,而后挥笔写就一篇檄文,痛诉太子“毒杀亲父”“迫害手足”“祸乱朝纲”“亲小人远贤臣”等等罪状,文采斐然慷慨激昂,简直将太子描述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昏聩残暴之徒,读之令人切齿痛恨。
萧瑀等人看过之后,连连称赞太子文采,一致对太子之无道口诛笔伐。
这个时候根本没什么对错,只要能够使得自己这边师出有名且名正言顺,即便凭空捏造也无可厚非:起事若败,就算这些事都是真的也是捏造事实玷污太子名声;反之若胜,就算都是假的也会结结实实扣在太子头上……
还是那句话,胜者王侯败者为寇罢了。
哪有什么正邪善恶、真伪对错?
……
而后,李治站起,侧身将一直隐于自己暗影之中的王瘦石请入正座,恭声道:“请内侍将父皇遗诏请出,示之于众,也好令天下臣民知晓父皇圣意,恭听圣训。”
诸人齐齐侧身,面色肃然,不敢直面。
王瘦石整理衣冠,而后将背后背着的一个小包裹取下放在面前案几上,打开见其中一个雕龙镌凤的紫檀木匣,再度打开,从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绸缎卷轴,展开来时,诸人见到背面龙徽云纹,愈发伏首贴耳。
王瘦石展开黄绸卷轴,声音肃然:“朕绍膺骏命,顺天应时,御极以来,夙夜难寐,怜天下臣民之窘迫,惜神州江山之离乱,故兢兢业业、勤政爱民,未敢有骄纵之心……皇太子怯弱失德,宠信奸佞,凡监国之时社稷动荡、百姓离散,人神共弃,今予以废黜,圈禁太庙……晋王李治,大孝通神,自天生德,累经监抚,熟达机务。凡厥百僚,群公卿士,送往事居,无违朕意,予册立为皇太子。属纩之后,七日便殡。宗社存焉,不可无主,皇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汉旧制,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寻常闲务,任之有司……”
老阉人声音略微尖细,此刻娓娓诵读,不够洪亮浑厚加之风雨交加、账外人喊马嘶,未免有失堂皇……
不过诸人还是伏首肃立,听得真切。
“……文武官人,三品已上,并三日朝晡哭临,十五举音,事毕便出。四品已下,临於朝堂,其殿中当临者,非朝夕临,无得擅哭。其方镇岳牧,在任官人,各於任所,举哀三日。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以日易月。辽东行事并停。太原元从人见在者,各赐勋官一级。诸营作土木之功,并宜停断……”
风雨自营门卷入,帐内火烛明灭不定。
待到王瘦石诵读完毕,将圣旨卷好双手奉于李治,诸人齐齐跪地,高声道:“臣等,参见陛下!”
账外兵卒闻听此声,先是一静,继而明白帐内发生了什么,于是在将领校尉引领之下纷纷下马,单膝跪在泥水之中,齐声大呼:“吾等,参见陛下!”
远处兵卒闻之,亦有样学样:“吾等,参见陛下!”
一声声呼喝由近及远,终于汇聚成磅礴之势,纵然雷鸣电闪风雨交加,亦无法遮掩分毫。
帐内,李治身姿挺拔、面色微红,一手紧握圣旨,一手戟指长安方向:“诸君,同朕杀入长安、抵顶乱贼,廓清寰宇、建功立业!”
“喏!”
帐内账外,应者云集,声势直冲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