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鲁育看到曹操,立刻转身就走。
曹操跟上去,叫住孙鲁育。
“孙公主,这原本就是你要与朕比的,现在输了,你却怨恨起朕来,这对朕来说,似乎不公平。”
“不公平?”孙鲁育冷笑一声,“陛下,其实你心里早就设计好了这一切,所以你才要跟我打赌。我当时心里还觉得奇怪,你怎么会这么快就答应与我打赌,现在我明白了,其实你这是设套让我往里面钻。”
“陛下,我知道我不是你的对手。我也遵守了我的承诺,留在你的身边。但是我也说过了,我绝对不会让你碰我。你若是一定要强迫我的话,那我只有自杀了。”
孙鲁育的态度明确,曹操眉头紧锁。
“你真的要这样,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解决?”
“可以,除非我们再打一个赌……”
话还没有说完,程昱和贾诩这个时候匆匆炮进来,脸色慌张对曹操喊道:“陛下,不好了,靠近柴桑周围的长江河道决堤了!”
曹操惊讶。
……
大厅上,曹操听取谋士们和诸将的建议。
贾诩说道:“从锦衣卫收集的情报来看,这一次柴桑城周围的长江河道决堤乃是人为,目的当然也很清楚就是冲着我们来的。”
曹操听到这话,冷哼一声,“现在有这个能力,也敢这么做的,除了孙家以外,恐怕别人都没有这个胆子。想不到孙家现在正是丧心病狂,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这要不是我们发现早的话,还有七八天就是雨季,那个时候,我们这里所有人恐怕一个都不剩下了。”
程昱道:“现在我们虽然发现早,但还是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这江水给如何疏通,沿海地区地势都比较低,所以需要靠堤坝来处理。如今堤坝已经毁了,如果我们需要修建的话,无论是费用上,还是人力上,那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除此之外,那就是柴桑城这里一旦被水包围住了,前线四十万大军所需要的后勤保障,也是一个难题,还有就是这里周围百姓的生活也需要安顿。”
曹操点了点头,程昱所担忧的不是没有道理。
此事若是处理不好,那将会成为龙国最大的麻烦。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治理河道!
“走,我们先去决堤的地方看看,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曹操率领程昱和贾诩,在魏延、庞德和乐进的护卫下,前往柴桑城外百里的渡口。
越靠近渡口,水势越来越高。
若不是柴桑城周围有高山,将江水也挡住了,估计在程昱和贾诩告知他的时候,柴桑城早已经淹没了。
乐进命令手下送来一条船,曹操登船逆流而上,来到渡口。
渡口已经全面崩溃,水已经将离渡口很近的城池都淹没了一半。
百姓们都已经躲到屋顶上,他们双眸无神,甚至有些承受不住压力,痛哭流涕起来,那场面甚是凄凉。
曹操看到百姓如此,紧咬着下唇,内心火气冲天,“这孙权简直就是畜生!”
乐进拱手,“陛下,末将率领水军第二兵团先将老百姓转移到山上安顿好,然后再考虑治水之道,你看如何?”
这话提醒了曹操,他冷静下来。
“乐进,按照你所说的,出动所有水军第二兵团,一定要将老百姓们都安全护送到山上安顿,所需要的粮食全部从我们军营那里取出。”
“偌!”
乐进下去。
“魏延,传达朕的命令,命令张允率领水军第一兵团立刻前来柴桑城这里,顺便运来一批足够百万人口吃的粮食。至于岸口哪里交给鲁肃镇守,命令鲁肃加强对水军第三兵团的训练,随时听候调遣。”
“偌!”
魏延刚要走的时候,程昱和贾诩拦住了。
程昱拱手说道:“陛下,调遣张允水军第一兵团北上这会不会太冒险了?鲁肃虽然归顺我们了,但是他内心是不是真的愿意跟随我们对付孙权,这还很难说。另外,新训练的水军第三兵团大多数都是吴国战败被我们俘虏的士兵,他们与鲁肃的关系可是不一般。要是鲁肃趁机反了,截断我们后方,对我们来说那可是很不利的。”
贾诩道:“陛下,程昱所说甚是有理啊,陛下,切莫因为一时的悲愤,乱了策略。”
曹操觉得他们所说都有道理,但是光是靠乐进的十万水军,短时间是根本没有办法将这柴桑城以及周围县城近三百万人口全部转移到山上。要是这个时候下起大雨,长江水面再度高涨的话,肯定会淹死更多的百姓。
更重要的是,以后百姓对他曹操就会失去信任,认为他所说的爱国护民不过就是一句空话。
想到这里,曹操心情变得很沉重。
一会,曹操做出决定,“魏延,你按照朕刚才所说去办就是了。”
魏延见曹操态度坚决,转身离去。
“庞德,你率领第六军团前往渡口接替张允镇守渡口,同时监督鲁肃,若是鲁肃真的有什么不轨之处,你要立刻上报给朕,必要的时候,杀无赦。”
庞德知道这件事事关重大,跪在曹操面前拱手,“陛下放心,庞德不会让陛下你失望的,庞德会守护好我军的后方,保持粮食供应安全。”
曹操见庞德能理解他的意思,甚是满意,伸手将庞德给搀扶起来,“朕知道你忠心,你去办就是了。”
庞德离去。
曹操对一旁的程昱和贾诩道:“你们两位,先向前线关羽他们四个军团统帅传达朕的命令,在一个月务必要将建邺城攻破,全面占领整个东吴靠近东海的土地,否则所有人都要按照军法处置。另外,传达完命令后,你们两个要负责迁移柴桑城以及周围县城百姓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朕会在船上,负责全面处理河道的事情,百姓哪里就交给你和乐进、还有张允他们了。”
程昱和贾诩感念曹操为百姓的恩典,跪下磕头。
“陛下真乃仁义之君,我等能追随陛下,是我们这一生修来的福分!”
说罢,两人磕头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