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淡泊,寻常世俗欲望几乎不见,此时却也被刘君怀刺激起心绪缭乱。
只怪寥寥一月有余,刘君怀时不时便给他带来意外惊诧,再是恬淡寡欲心态,也承受不起轮番认知打击。
诠济法师笑意里,夹带着一抹无奈:“师伯我渐渐发觉,你我之间差距,并非在修为境界之上,而是在于修炼岁月相异。用不多时,我想你之修为上,即可追赶上师伯此时境界!”
难得在以明德致远而著称高僧法师脸上,见识到此时他所显露出无可奈何,竟是引得刘君怀不禁开怀:
“常见师伯恬然寡欲生性,颇具箕山之志风仪,今日怎地里如此心境撩波,可是被您侄儿绝绝神采所惊骇?”
纵是沉稳如斯者诠济法师,也不禁被刘君怀口中调侃所乐极:“哪里有你这般自夸而不感羞臊之人?”
刘君怀笑道:“怕是此类情形,又为佛道两教间相异之处。侄儿我性情如此,偶尔自我赞叹一番,却是调剂心理压力绝佳之法!”
诠济法师佯装怒斥:“少这般口口声声佛道两教,莫要忘记你自身可是同修之体!”
二人谈笑间,刘君怀头顶上方漂浮噬魂枪,已是将汲取尽皆完成,周身一阵颤动,大有进化临界之感。
将之收入体内,却是嗜血三星也似欢快般凑将过来,仿佛讨功一般在他头顶处盘旋不止。
见得他又是数种奖励取出,诠济法师再行叹道:“此时感之三大凶器之二,在你教化下,哪里还有多少绝嚣戾气存在。”
言外之意,自是赞叹刘君怀掌控两类凶器,已是处于完全臣服状态,心内担忧之意一旦去除,极度欣慰旋即展现出来。
他却是未曾觉得,自己身入佛门数万年里,一向禅定最胜,淡泊心态不断地升华、滋长,不料想与刘君怀相识仅月余,竟是直接影响到他甘于之本。
刘君怀自是对此情形有明显感觉,他信奉道教始终如一,顺应自然心态使然,对待诠济法师这般心态暂时演变,自是看得极淡。
实际上,诠济法师对于自己心态也了然于胸,像他这等高僧大德之所以能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良田千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甘于淡泊。
他们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升华连继不休,欲念无所需求,人格自然就会高贵。
但这并非寓意着感念皆无,他们同样属于性情中人,只不过修佛之人性喜幽静,日常所接触,也少与佛门之外者频相接触。
佛道二教共同之处,同样寻求自然庇佑,遂而认为万物有灵,进而产生对自然、灵魂、祖先之敬信,直至在历史长河里,慢慢进化成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对天无上信仰。
随着二教各有教义不断明晰深入,才渐有神灵、佛陀信奉差别,有神论与无神论由此衍生,但追寻自然心性方面,并未有明显变异。
直到此时,二人来至此间地下隐秘空间,也不过短短半个时辰。
不过,见所来目的已然达成,刘君怀也就生出离开之意,此间虽具有清凉寺极大隐密存在,但他与诠济法师之间关系再是亲密,也有着两教相异归属,刘君怀自然不会对佛门诸般隐晦深藏,怀有半点觊觎之念。
诠济法师引领着他回返来路,心内却是赞叹刘君怀,眼望方才空间内遍地宝物、神石,眸地依旧一片澄明,丝毫未泛起贪欲之念。
他也可探出,刘君怀此时功德成神已见小成,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修身养性,基础即为良善秉正本心,小小年纪能够有如此修得,足以与他自身堪当重任相辅相成。
知人才可善任,只有上天意志认识到其人品德与才能,才能最合理地选用他,诠济法师此时心下,一片坦然!找本站搜索"CM" 或输入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