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会笑的合不拢嘴,英德之间的矛盾,他非常清楚,在哈比的不少布局上,在金融的投资上面,都是站在德国一边的,尽可能的削弱英国,可是犹太人,却真的是没想到,后世的犹太人虽然也是在金融领域之中纵横,却已经无法影响整个国家和世界的大势,而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时间,正好是犹太人的势力被削弱,却又拥有无数传说的时代。
成功的转移了欧美列强,特别是德国的视线,包头和中国想要发展,总不能自己一个人把一切的事情都给做完,要想飞速的发展和完成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基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在包头崛起之后,从英法获得机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德国和美国却是一个方向,支撑国家最尖端的力量的是尖端科技,但是真正到了消耗战的时候,所需要的,只是二流水平就好了,但是数量,绝对要庞大的多。
后世就有学者总结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工业革命之后,第一次世界范围之中的大规模战争,其实他打的不是别的,是各国的技术工人,拿俄国和法国为例,哪怕法国的重点放在了金融领域,多年培育出来的技术工人,数量远远大于俄罗斯,也就造成了法军跟俄罗斯军队,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军队的事实,庞大的技术工人,支撑了世界大战的持续和消耗。
至于到了二战,已经是工业革命进入到深化的阶段了,各国的技术工人都达到了一个巨大的高度,战争的消耗,在技术工人跟得上的情况之下,变成了钢铁的对局,钢铁产量的多寡,直接代表着不同的实力,对比一下各国钢铁产量和战场状态和情况,就可以的出来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几乎差不多。
中国,起步太晚了,暂时在一战之中,没有多少作为,但是借助着一战,加上大投入和培训带来的技术工人暴涨,基于中国庞大人口,优中选优之下,训练出一批合格和成熟的技术工人,这对于赶上世界列强非常重要。
这其中,德国是一个很关键的一环,相互配合,增强德国的实力,让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德国打的更好,进一步的耗费列强的实力,才是中国崛起的希望,不用过多的解释,而跟德国交恶,这是一贯的想法。
既然德国不怀疑,杨元钊也没有节外生枝,只不过悄悄的把钨精粉的数量提升了一倍,并且通过哈比,跟德国签订了秘密的合约,白云鄂博钢铁集团的钢铁,从1912年开始,优先供给德国,总量达到了350万吨。
大宗钢铁的交易,总是关系到国际形势,350万吨,几乎相当于德国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虽然只是普通的螺纹钢,板材,钢筋和一些钢轨,包头对外名录上面,高级钢铁都没有上榜,已经有2000万吨的庞大产量,如果还能够生产世界上主流的高级钢材,这就不是亮肌肉了,那是引仇恨了。
包括英德在内的世界列强,也没想到,包头的钢铁技术这么的高,还是以以前的眼光,只要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包头钢铁价格优势就凸现出来了,比市场价格低一成五的价格,包括德国本身对于钢铁的无限需求,一些本国的低端钢铁厂,可以进行技术改造,更多的生产对于军工有着巨大意义,质量较高的钢材,350万吨低端钢铁,可以让德国累积更多的战备物资。
矿物和钢铁的交易,加上德美在其中牵线搭桥,在1911年的8月,一只由3名外交官,12名军官和其他随员在内,27人的团队,秘密的从德国出发,他们会乘船前往上海,顺着长江和中国的铁路,秘密的前往包头,他们是德国驻包头办事处的成员,拥有领事级的外交权限,当然了,包头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全世界的承认,他们也是秘密前往的,对外只是作为德美驻包头办事处,但是在权限上,一点都不比德国驻上海领事差多少,包头的外交,开始向前大大的迈进了一步,由德美的中转,变成了直接的联系,而德国的大部分大学,都对来自中国,特别是来自包头的留学生,报以欢迎的态势,从这一天开始,包头开始了大批外派留学生,从原来一年1500-2000,激增到了5000,一年一个台阶,到1913年底,包头在欧洲的留学生总数,达到了惊人的7万9000人,其中德国就拥有7.5万人,这些留学生,在未来的几年之中,成为了包头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速器和起动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