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吃饱了没事做去仔细研究呢?
而高军和德累斯顿迪纳摩队幸运就幸运在,他们请来的马加特恰恰想过这个课题,还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说起来这还是与高军有关。由于很早就发现了高军的潜质,马加特一直都想将其罗致麾下,因此长期关注着高军的表现。虽然当时的高军因为东方队不断晋级、国字号比赛又并未碰到过实力足以碾压自己的对手,而较少遭遇到这种极端的防守策略,即使遭遇到了,队友们也大都能够利用高军的牵制作用赢得比赛。
但是一直关注着高军的马加特却早早预见到了高军日后可能遇到的困难,中国国家队在亚洲实力至少还有二流水平,高军即使只是负责牵制,也足以让国足在亚洲难觅对手,但如果到了世界赛场上,碰到那些实力超出国足不止一个档次的强队,对方若是采取类似的策略,那该怎么办?而且马加特对高军的期许极高,认为高军将来甚至有希望成为又一个世界球王,到时候他的实力远超队友,对手采取这样的做法,他该怎么办?就算所在球队实力强大、高军被盯死了也能赢球,但对高军个人来说,如果身为球王却遭遇长期进球荒,舆论压力可是很大的......
马加特能够想到这个问题,他也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性格与社交对一个主教练来说极其重要,但是明明这两方面问题那么大却依然能够成为德甲一流的教练,足以说明马加特的教练水平已经超越了德甲一流主教练的层次,完全有世界级名帅的水准,这跟基尔斯腾的球技是一个道理。而且马加特执教依靠的也不仅仅是体能训练的本领,他的技术和战术训练的水平同样十分出色,历史上他曾经多次在战术上克制了世界名帅率领的豪门球队,而在这个时空,他则帮助高军找到了摆脱困境的办法......
马加特首先改变了德累斯顿迪纳摩队用了大半个赛季的4231阵型,改为菱形中场的442阵型,高军被前提到前锋位置,马加特认为高军最大的优势还是射门,所以越靠近球门就越有利于他的发挥,这倒是与中国国奥队的克劳琛想到一块儿去了,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变为菱形中场的442之后,原来踢边锋时容易被对方将自己跟队友分割开来的高军周围有足足三名队友,他可以从多个方面接到队友的传球,对手想要再完全封死他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且马加特还专门想出了一些跑位掩护的套路,只要前场的德累斯顿球员都练熟了,高军再遭遇类似的盯防时,队友们就知道到时候自己该怎么做来破坏针对高军的包夹防守了。其中告林的责任是最大的,不过他本来就擅长这方面的工作,与高军之间又有着极佳的默契,相信应该不难完成任务,倒是他的体能令马加特有些不太满意,双前锋里的前锋跟中锋的要求可不一样,于是告林很不幸地被马加特单独开小灶练得死去活来,跟他享受同样待遇的还有目前尚未成名的莱万多夫斯基,好吧,事实上或许是因为马加特“正太控”的倾向,他对这位少年天才的训练要求甚至比告林还高......
此外,马加特还让队**门能力仅次于高军的原主力后腰马克.瓦格菲尔德前提到前腰位置,增大其对球门的威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威慑对手,让他们不敢轻易投入过多人手专盯高军。而且马克.瓦格菲尔德视野开阔、出球迅速,远射能力更是超强,特点上完全可以胜任前腰这个位置,而且马加特的战术体系中前腰需要有很大的活动范围,这对体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踢后腰出身的马克.瓦格菲尔德恰恰有着充沛的体力。不过,从偏防守的后腰前提到偏进攻的前腰,各方面的要求都会有很大的不同,马克.瓦格菲尔德需要为此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达到马加特近乎严苛的要求......
马克.瓦格菲尔德改踢前腰,挤掉了达里奥.孔卡原先的位置,但是马加特可不舍得将这个实力能在德累斯顿迪纳摩队排到第三、而且训练极其刻苦的优秀球员丢到板凳上,他的做法是让孔卡改踢左前卫,这样可以进一步发挥出其突破犀利的特长,更好地吸引对方的防守。而且在马加特的战术体系中,边前卫才是组织核心,前腰只需要完成射门和最后一传就行了。唯一让马加特稍微有些不满意的,就是孔卡的防守能力和体能略显不足,但以他的训练态度和还不算大的年龄,应该练得出来......r1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