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躺在死尸中,然后通过电话引导炮兵轰炸,明白吗?”
“是,长官!”
这个计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德军一批批的冲了上来,然后在棱线阵地上留下了一堆堆的尸体,整个山顶阵地几乎都要被尸体给堆满了……
事实证明在战场上并不是任何时候素质好都有用。
素质好,只能说在同等的天时、地利条件下会有用。
但在地理优势悬殊的情况下,军事素质根本就没有发挥的空间。
就像现在,德军必须冲过空旷的山顶阵地,那就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他们首先要承受的是一轮手榴弹和迫击炮的轰炸,有幸闯过这道屏障后,就是站在高处将自己亮在敌人的枪口下……
苏军的机枪、步枪、冲锋枪一阵“哗哗”直响,将一个个从棱线中冒出头来的敌人打倒在地。而德军甚至连敌人在哪都没看见就倒在血泊中。
好不容易,借着烟雾弹的掩护成功的往前推进一段距离,却发现面前还有铁丝网和地雷的阻拦。
这时德军的炮兵观察员就发挥了作用,他们躲藏在死尸中观察,然后通过电话与炮兵协同,引导着炮兵将一发发炮弹准确的砸向苏军阵地。
“怎么回事?”米哈依尔维奇少校叫道:“他们似乎能看到我们!”
“是炮兵观察员!”舒尔卡说:“他们一定藏在阵地的某处!”
“狙击连呢?”米哈依尔维奇少校说:“他们在做什么?把那些人找出来干掉!”
“我们已经这么做了!”狙击连连长科罗捷耶夫回答:“但我们无法保证找到每个人!”
想要在死尸堆中找出几个活人来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战场烟尘的遮掩下,而且也需要时间。
“我们为什么不发起一次反攻?”舒尔卡说。
“反攻?”米哈依尔维奇不解的望向舒尔卡:“你是说占领正斜面?”
“不,当然不!”舒尔卡回答:“把敌人打退,我们再回来!”
米哈依尔维奇闻言马上就明白了舒尔卡的意思。
于是,米哈依尔维奇把命令传达了下去……这甚至花了十五分钟的时间。
之所以要这么久,是因为要交待每一名士兵只冲到山顶阵地,否则以苏军的协同很容易就冲过头收不住脚了。
做好准备后,米哈依尔维奇一挥手枪,叫道:“同志们,前进,把侵略者赶下山去!”
“冲啊!”
苏军士兵一个个跳出战壕朝山顶阵地发起冲锋。
与此同时,迫炮部队朝德军正斜面实施不动拦阻射击,也就是在正斜面炸开一道弹幕将其分割着两断无法互相增援。
然后毫无疑问的,一个冲锋就将其占领。
但这并不是目的。
将山顶阵地占领之后……德军炮兵侦察员很快就暴露了,因为他们身后都拖着一根电话线。
苏军只要顺藤摸瓜,很容易就将炮兵侦察员从死尸堆中揪出来。
当然,电话线也会被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