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哟,一不小心就五更了!掌声呢,鲜花呢?月票呢?
************
迟疑了下,戈利科夫就说道:“舒尔卡同志,我知道你非同常人的才华,你一次又一次的将各个部队从危险中带出来并取得胜利。但是,你也看到了……”
说着戈利科夫就对着地图说道:“斯大林格勒总体来看是个长方形,虽然沿着伏尔加河有50公里长,但宽度只有5公里到10公里不等。也就是说,敌人如果由西往东推进,特别是夺取城市的北部工厂区,只需要在战斗中向前推进十公里,然后就能将斯大林格勒切割成一块块彼此间无法联系的部份!”
“另外我们的兵力和装备也严重不足!”克雷洛夫接过话题:“我们统计了下,整个斯大林格勒能投入战斗的只有80几辆坦克,我们能调动的部队只有三十余万人,而且还在急剧减少中!”
“敌人应该也只有三十几万!”舒尔卡说。
之所以用“应该”,是因为舒尔卡不应该知道这个数字,而且舒尔卡也的确不确定。
“是的!”克雷洛夫回答:“他们有两个集团军,总兵力大慨三十余万,可是……”
说到这里克雷洛夫就没有往下说了,他望了戈利科夫一眼,两人脸上尽是尴尬。
舒尔卡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就是德军的这两个集团军三十余万人击溃了苏军的东南方面军现在一路追杀到斯大林格勒。
表面上德B集团军群总兵力与苏一个方面军差不多,但意大利集团军与匈牙利集团军实际上只在顿河西岸防守并没有加入战斗。
也就是说,德军这两个集团军几乎可以说是以三十几万人同时对阵斯大格勒方面军与东南方面军。
当然,战场上有时不能简单的以兵力数字衡量而简单的得出苏军远不如德军这个结论。
会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德军在空军上占了便宜一直掌握着制空权,这就足以将步兵的战斗力放大几倍……战场上制空权太重要了,因为两军对垒时,拥有制空权的一方可以轻松的得到敌人适时情报并做出有针对性的反应,另外还可以轰炸敌人炮兵,于是就形成空军对炮兵,炮兵对步兵,步兵收拾战场的不对称局面。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东南方面军精锐在哈尔科夫被围歼在先,剩下的都是乌合之众,当然无法与德军抗衡。
问题是,斯大林格勒的东南方面军残部依旧是乌合之众。
于是,此三十余万非彼三十余万。
克雷洛夫和戈利科夫两人的意思,是苏军位于斯大林格勒的三十余万根本就不是德军那三十余万的对手。
“我们需要集中市内所有的力量!”舒尔卡说:“分散在城市各处没有组织起来的部队,还有工人……”
“舒尔卡同志!”戈利科夫打断舒尔卡的话:“或许我不该泼冷水,但把他们组织起来无法改变什么,他们不是专业军人,这已经从之前的战斗中得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