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克与反坦克炮之间,大多人都会像指导员那样第一反应是选择先攻击坦克而不是其后的反坦克炮。
通常这样选择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坦克总是威胁更大的装备。
但现在却并非如此:
敌我双方坦克都互相无能为力,也就是坦克已不是最大的威胁,相反最大威胁的却是躲在其后的反坦克炮。
如果像指导员说的那样先攻击坦克……即便坦克已经摧毁,其后的反坦克炮依旧可以由人工机动以坦克残骸为掩护发起攻击,甚至此时因为有烟雾而使火箭筒很难准确的命中目标。
但现在却并非如此,火箭筒射手只需要瞄准坦克的位置然后等它让开就可以了。
果然,又等了几秒钟后,“三号”坦克就“嘎啦嘎啦”的让出了炮位,一根又粗又长的反坦克炮炮管露了出来。
德军炮兵们甚至都做好了射击准备,他们只需要稍稍调整炮口瞄准“玛蒂尔达”坦克可以开火了。
但他们还是迟了一步。
“开火!”舒尔卡下令。
“嗖嗖”几声,街道两侧共四枚火箭弹带着啸声直奔反坦克炮而去。
火箭筒射手距离反坦克炮大慨只有七十米,重点是他们躲在建筑里居高临下,而且还是将火箭筒架在固定点比如沙袋、窗台上发射,这与在紧张的战场上肩扛发射有本质的区别。
于是四发火箭弹有两发命中。
火箭弹打在反坦克炮的炮盾上,从正面看反坦克炮除了炮管外就是炮盾了,所以命中也只能命中炮盾。
炮盾的厚度通常只有十几毫米,是用来防子弹和弹片的,当然挡不住动不动可以击穿上百毫米坦克装甲的穿甲弹。
只听“轰轰”两声,接着惨叫就随之而起……火箭弹的高温高压射流穿过炮盾喷射至后方聚成一堆的德反坦克炮手。
不用想,这其中肯定有人被射流击穿或是烧伤。
战后舒尔卡看到了他们的惨景,全身就像是烂了一般这里一块黑那里一块黑的。
当然,那不是真的“烂”,而是高温高压射流穿过炮盾后像喷泉一样发散开来……这就像是水龙头被塞住的情况,如果慢慢加大水压,堵住水龙头的塞子承受不住压力突然弹开,水就会猛冲出来然后毫无规律的四处喷溅。
区别只是,德军士兵承受的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它喷溅在身上的滋味可不好受,更痛苦的还是他们相当一部份人因为没有被击中要害而挣扎了一会儿才死去。
没有命中的两枚火箭弹则直飞至拐角处炸开,爆出的破片和碎石也炸伤了几名德军。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门反坦克炮已经无法使用了。
“三号”坦克直到这时才感觉到危险,它赶忙调整炮口寻找目标。
如果“三号”坦克能准确而快速的找到目标并发射榴弹的话,说实话还是能给建筑里的苏军造成一定的伤亡。
问题就在于它很难做到,坦克只凭一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