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寻找“索米1931”(二)
地处北欧的芬兰,北纬60度到70度之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地区都在北极圈以内,因其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而酷寒,夏季短促而温暖。
北部气候寒冷,多积雪。最北部冬季有40到50天看不见太阳,夏季5月底到7月中旬昼夜都有阳光,西南沿海地区和南部由于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温和。
其国旗上的白色,即象征着大部国土面积在冰雪的覆盖下,现在正是五月间,几个人刚从温暖的德国入境,一下火车,禁不住打个寒战,唐秋离他们还好说,小玲可就受不了了,几个人紧忙叫辆出租车,狼狈的逃向宾馆。
还算幸运,宾馆里面暖气烧得很热,小玲抱着暖气片,半天功夫,脸色才缓过来,依然是心有余悸,虽说是来自中国东北,可也没有在这么冷的天儿里,穿裙子的经历。
安顿下来之后,大家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采购衣服,越暖和的越好,看着大家鸡飞狗跳的忙着买衣服,唐秋离却在脑海里,不断的整理有关索米1931式冲锋枪的全部资料。
索米1931式冲锋枪,出自设计师艾莫?约翰尼斯?莱迪之手,莱迪曾在里赫缅克军需仓库任职,后任某团军械员,由于工作之便,他对德国pl8i式冲锋枪非常熟悉。在深刻体会到该枪的作战威力和可靠性不足的缺点之后,他萌生了自己设计冲锋枪的念头。
当样枪设计出来后,莱迪将发射7.65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冲锋枪送交军方试验,然而试验之后,表现尚好的冲锋枪却被军方代表拒之门外,此枪为索米1931式冲锋枪的前身。
军方的反应令26岁的设计师备受打击,遂退出军队公职转而尝试建立私人企业,但由于经营不善,莱迪与三个军旅伙伴合资组建的自动武器股份公司,仅几个月就宣告破产了,莱迪无奈之下只好重新回到军中供职。
三十年代初,莱迪在样枪的基础上推出了又一款冲锋枪,并于一九三一年在芬兰蒂卡科斯基兵工厂投入批量生产,同年被芬兰军队正式列装,定名为1931式。
莱迪对自己的设计充满信心,甚至用自己祖国的名字——芬兰来命名自己的冲锋枪(“索米”是由芬兰语中“芬兰”一词演变而来的),并在投入批量生产之前的一九三零年,就开始向美国和芬兰分别提出专利申请,一九三二年终于获得批准。
这款新枪,只保留了样枪的可卸枪管和拉机柄,枪机基本上是全新的设计,长度则缩短了四厘米,取消了射速调节机构,最大标称射程五百米,套筒前方设计成向下的斜面可起到一定的防跳作用,令武器在射击时更加平稳。
木制枪托也有所改进,以便使抵肩更加舒适,供弹具为25发盒式直弹匣和40发弹鼓,其设计者为莱迪的朋友,自动武器公司股东之一的克斯金,弹药在弹鼓内部成螺旋排列,后来,克斯金设计的70发弹鼓也成为索米1931式冲锋枪的主要供弹具。
三十年代期间,索米冲锋枪在芬兰国内装备数量的增长速度很慢,一九三二年,索米193l式冲锋枪的装备量约为一千支,一九三四年为一千四百支,到一九三九年一月,苏芬战争爆发之时只有四千多支。
在一九三九年一月间,爆发的苏芬战争中,索米193l式冲锋枪,大放异彩,在战争初期,芬兰军队装备的索米冲锋枪比例约为每44名士兵才装备一支,有限数量的索米冲锋枪在防御作战和丛林、山地游击战中给了苏军沉重打击。
几乎苏联出版的每一部关于这段历史的著作,都给予索米冲锋枪和使用该枪,屡屡重创苏军的芬兰部队以浓墨重彩的描述,而索米冲锋枪的威名,不仅建立在战场的厮杀中,更是因为芬军对冲锋枪战术的运用,给苏军留下深刻印象,并对其装备建设和战术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
索米1931式冲锋枪,从二战后,一直是芬兰军队的制式装备,直到一九八五年才正式退出现役,此枪的长寿,应归功于精确的加工技术和优良的结构设计。
要知道,长寿的轻武器并不少见,但大多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贴花式改进才得以保持生机,象1931式索米冲锋枪这样,没有经过改进,而挺过五十四年风雨的确实不多。
也正是看中这一点,唐秋离才不惜远涉重洋到了芬兰,这个北欧小国,自己的部队,没有雄厚的军工企业在后面做后盾,追求枪支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才是唯一的有效途径。
唐秋离见到艾莫?约翰尼斯?莱迪时,这位创造了一代明枪的年轻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